完,果然嘴唇轻抿,脸上的神色淡了几分。
裴元继续对陆訚道,“既然你歪打正着,树立了一个识大体的形象,不如就继续谦逊退让。”
“朝廷要是征询你的意见,你只要牢牢咬死自己的首功,其他的封赏全都认下便是。”
陆訚也不和裴元见外,直接问道,“万一朝廷顺水推舟呢?那我这么大的功劳,总不至于没法给侄子留下个爵位吧?”
裴元已经早有成算,当即从容道,“放心,这件事交给我来做。只要我设法劝说天子,将底下那些武人的封赏加厚,那么水涨船高之下,自然也会推高你的赏赐。”
陆訚这才明白,裴元让自己一定咬住“军功第一”这个虚名的原因。
如此一来,底下人堆积的功劳太多,就会被动的把他这个首功推上去。陆訚什么都不用做,就能自然而然的获得利益。
不然的话,赏罚不公的太过明显,也没法向天下人交代。
陆訚提醒道,“国库既然缺乏钱财,恐怕陛下未必肯厚赏啊。”
裴元也知道这里面的难度,“总要试一试。”
陆訚放下了心头大石,这才总算有心情说笑起来。
裴元也趁机向他问道,“既然兵部打算让陆完担任左都御史,那之前担任左都御史的李士实呢?朝廷可有安排了?”
陆訚道,“隐约有些耳闻,好像是要去礼部了。”
“礼部?”裴元有些惊奇。
李士实这个右都御史短暂的跳了左都御史,已经让历史线出现了不小的变动,何况是跑到了和都察院体系八竿子打不着的礼部。
要知道李士实可不是普通人,他可是宁王之乱的重要谋主之一。
这种重大历史人物的变动,很可能就会让时代的走向出现偏转。
“的确是礼部。”陆訚解释道,“贤弟可能不知,礼部尚书傅珪就要致仕了。”
裴元诧异,“傅珪是陛下在东宫时的旧臣,陛下素来对他很是尊敬,怎么可能任由其致仕?”
傅珪就是那个,朱厚照想给番僧百顷土地供奉寺院,结果把中旨顶回去的那个人。
而且傅珪还对小太监说,大庆法王算什么玩意儿,竟然敢和天子的名号并书。
朱厚照这个大昏君知道后,擦了擦脸上的口水,装没听见,也没较真。
陆訚便对裴元说道,“还不是因为他得罪了臧贤。”
“臧贤?”裴元愕然,没想到又听到个熟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