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印象也挺深刻的。
大吴向来流行以字观人,朝堂上不乏书法名家,当时就有人辨认出,那份口供的字迹不同于常,虽优美,却带着明显的生涩感,显然是用左手书写,刻意遮掩自己惯用的笔迹。
当然,大理寺官员们并不擅长欣赏书法,他们真正在意的是那份口供的专业性。
格式完全符合大理寺的存档要求,措辞精准,没有一句废话。
一看就是出自“业内人士”之手。
要么是熟悉律法的官员,要么是常年书写证词的吏员。
也正因如此,这份左手书的口供才让他们记了这么多年。
宗元纬斟酌片刻后解释,“这份左手书的主人,应该和庞谦没有关系。”
在一众人的诧异中,他半遮半掩地解释原委,“这桩案子,乃是庞谦与京兆府公务往来时,意外发现的。”
罪人、罪证、口供齐全,一看就是好结案、无后患的“优质案源”。
庞谦当即就把这件案子捞到了大理寺,徒留京兆府继续处理那些棘手的案件。
三司,谁没抢过京兆府的“好”案子,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
证据确凿、能快速结案的 “优质案源”,既能刷政绩,又能避免麻烦,谁不想要!
说白了,庞谦的行为就四个字,恰逢其会。
完全是出于职业身份的考量。
再往深里说,就是京兆府风水有问题,惯常倒霉,肉喂到嘴边都吃不到。
76550937
一灯阑珊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文学书院】 www.wxhqjs.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m.wxhqjs.net,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