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游的僧侣当众鞭笞,勒令其斋戒忏悔三月。
老渔夫表面顺从,眼底却藏着深深的怨愤。
宋梓峰在河边“偶遇”老渔夫,闲聊中,听他借着酒意,痛骂秃驴欺人太甚。
在一处被寺庙兼并了田产,沦为佃户的村落里,他看到一个机灵的少年,偷偷用泥巴捏成和尚的模样,然后狠狠踩碎,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诅咒。
这些人,或许没有灵根,或许资质平庸,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对佛门的统治心存不满,保有着一份未被完全磨灭的本真与反抗意识。
宋梓峰没有贸然接触,他只是如同一个沉默的记录者,将看到、听到的一切,通过心神传递给“系统”。
他行事愈发谨慎,深知一旦暴露,不仅自己性命难保,更会连累这些潜在的“同道”。
与此同时,远在亿万里之外,李云景的本尊正漫步于“佛光大陆”另一端的“金蝉佛国”。
他的白袍依旧洁净,如同云游的书生。
神念却如同无形的蛛网,以他为中心,向着四面八方极速蔓延。
他的感知比宋梓峰敏锐何止万倍。
他能“看”到,一座繁华寺庙的地宫中,年迈的主持为了延寿,正用邪法抽取童男童女的先天元气,脸上满是贪婪与狰狞,与殿上宝相庄严的金佛形成讽刺对比。
他能“听”到,某个虔诚的村落里,老妇人将最后一点粮食捐作香油钱,祈求佛祖保佑生病的孙子,自己却饿得奄奄一息,而寺庙的仓廪却堆满米粮。
他能感应到,一些偏僻的角落,有少年对着寺庙方向咬牙切齿,有女子因不愿被纳入“明妃”之列而悬梁自尽,有匠人因雕刻佛像稍有瑕疵而被毒打致残……
众生皆苦,佛寺如笼。
李云景面无表情,眼神却愈发冰冷。
他屈指微弹,一道道微不可查的流光,蕴含着最基础的《五行真诀》引气法门以及一丝微弱的“系统”印记,如同蒲公英的种子,悄无声息地飘向那些被他“标记”的灵魂。
这些“种子”落入识海,并不会立刻激活,只会潜藏起来,潜移默化地增强宿主的感知和体魄,并在其遭遇极大不公或产生强烈反抗意念时,才会被触发,给予一线机缘。
他播撒的范围极广,数量众多。
并非所有人都能像宋梓峰那般迅速抓住机遇,但只要有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人能够崭露头角,便足以在未来汇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