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这话怎么说?”
“卫星城模式的核心弊端,在于割裂与失衡。”喻勇解释道,“薪火当初规划时,想靠核心城辐射周边卫星城,分流人口和产业,却忘了资源的虹吸效应远比预想中顽固。卫星城只能承接低端制造业和居住功能,重要的产业、技术、资源全堆在核心城。时间一长,卫星城成了资源洼地,核心城却越来越臃肿。这种模式看似分散了压力,实则制造了新的割裂。”
“空间上的割裂、资源分配的割裂,还有人心的割裂。更致命的是,这种失衡还催生了无休止的权力角逐。薪火以为能复制旧时代的成功经验,却忽略了现在这个时代对‘协同’的需求。所以在我离开薪火前,他们其实已经在研究下一个时代的新模式了。”
“协同.”罗库克抓住了这个关键词,嘴里反复念叨着,随后轻轻摇头,“就算没有卫星城,我们现在也没做到‘协同’。”
“几乎所有产业都堆在工业区,缓冲区就跟薪火的卫星城一样,只负责最基础的低端制造业和居住功能。”
“那是因为你们的规模还不够大。”喻勇耿直道,“连百万人口都不到,谈何协同?反而更需要大一统的管理,才能让生产制造效率更高。”
没想到这家伙竟然还是个毒舌,嗯,应该说是情商不高。
从中央后视镜里看到罗库克脸色尴尬,程野赶紧开口打圆场:“你说的协同,是不是想把薪轨山上的产业转移下来,放到地方卫星城里发展?”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喻勇点头,“资源太集中在薪轨山和前列卫星城,后面的卫星城根本没有发展空间,跟拖油瓶没区别,等于直接扼杀了它们的潜力。”
“可要是真转移了产业,万一爆发感染源危机,所有产业不就全毁了?”程野反问。
这话一出,喻勇顿时闭了嘴,脸色复杂地怔住。
作为研究员,常年待在绝对安全的地方,显然忽略这个关键问题,正因为有薪轨山这个“安全壁垒”,才能保证核心产业不被感染源威胁。
就像C35被毁,全城人都成了鬼影蜘蛛的感染体,可从薪火庇护城的整体层面看,连伤筋动骨都算不上,只要清理完污染,很快就能安排新居民入驻,接手那些低端制造业。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程野缓缓开口,点醒道,“卫星城模式是当下最稳妥的选择,贸然推行新模式,必须因地制宜。这不是做研究,不能拍脑袋尝试,作为决策者,任何一个想法都得既站在庇护城的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