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免疫力,秸秆粉碎后还能当优质有机肥。不过因为种植条件苛刻,产量一直有限。”
“大溪地2号水稻是水生适配种的标杆,得种在水质洁净、土层深厚的浅滩湿地,亩产约280公斤。谷粒椭圆带银芒,脱壳后煮的米饭软糯弹牙,还带着淡淡的水藻清香,是三种作物里口感最出众的。它没什么额外特殊功效,胜在纯粹的风味。”
戴维森如数家珍,显然对这些作物有极深的了解,符合他常年在外的经历。
说完后,他还打开防务通,调出三种作物的图片展示,麦穗粗壮、谷粒饱满,视觉上便透着适配废土的韧性。
不过亩产竟然还比现代要低两到三成左右?
程野心下诧异,但转念一想这些作物附带的体质增强、提升免疫力等特殊效用,降低亩产倒也合理。
只是这样一来,小型聚集地想靠种地维持生计就难了,亩产不算突出,就得扩大种植面积,面积一广,遭遇感染体、极端天气的风险也会成倍增加。
“除了这三种主流作物,还有上百种其他类型的,但都是各地庇护城自行培育的品种,没法大面积推广。”戴维森补充道,“而且这些小众品种的特质大多一般,很多甚至不如这三种核心作物实用。”
“我们首先得测算幸福城的土地特质,摸清它的倾向这其实是由当年生长在这里的超凡植物决定的。它们的特质融合残留,会给土地带来特殊的增益或减益效果。”
“比如薪火庇护城的种植地,长出来的作物味道再差也有个最低限度。所以他们干脆一条路走到黑,不纠结风味,只拼食物的基础效用和亩产量。”
戴维森的解释浅显易懂,但程野一听便判断出,他对超凡领域没有深入接触。
所谓“超凡植物的特质”,本质应该是它们残留的生命规则。
这些规则或许还埋在地下,不过有谭铭之前的影响,能不能留存到现在还不好说,说不定石省的土地早已没了特殊特质,和现代一样“普通”。
“问路县周边不打算种植吗?”程野问道。
“暂时没这规划。”戴维森轻轻摇头,“我只负责问路县的建设,拓荒周边的难题得交给其他人。不然出点小乱子,可能就毁掉现在的好局面。”
他顿了顿,语气沉稳,“现在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路得一步步走,饭得一口口吃。先拓荒出足够土地,再谈种植的事。而且外面形势不乐观,一旦周边庇护城知道我们能种植,大概率会有动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