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前去邀请侯根宝的间隙,三位区老你一言我一语,细细讲述着缓冲区这一个月来的巨大变化。
即便说出来的都是些杂乱细碎的日常片段,可站在如今的高度回望,程野已然清晰地发现,理想派的核心构想,在缓冲区确实得到了完美的验证。
庞大的人口进入缓冲区后,并未出现肆意乱窜、破坏原有秩序的混乱局面,更不需要警务署投入全部精力24小时巡逻镇压,帮助新人学习规矩。
这些秉持着不同理念的社区,如同一层层天然的筛选器。
只要筛选的层级足够多,哪怕是想法极端怪异的人,也能在缓冲区找到契合的组织,寻得精神共鸣。
而人一旦融入组织,便极易滋生归属感,这种无形的情感纽带,成为了稳定缓冲区秩序的重要基石。
只是理想派的三位元老恐怕万万没料到,涌入幸福城的人口会在短时间内暴增至几十万、上百万。
如此庞大的人口洪峰,直接倒逼整个庇护城仓促开启卫星城模式,这也使得原本循序渐进的规划几乎被彻底打乱,只能被动根据当前的局面调整适配。
而采用卫星城模式推进发展,必然要经历一轮严酷的筛选与洗牌。
有人笑,就有人哭。
有社区扩张,就必然要有社区收缩、解散,这是缓冲区快速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阵痛与代价。
因此,原本设想中“让多元理念充分碰撞,最终形成大一统包容圈”的蓝图,被迫仓促调整为社区融合与社区淘汰制并行的规则。
这套规则的核心目的十分明确,就是逼迫不同理念的社区加速融合,无论过程中会遭遇多少阻碍,先快速消化掉这波庞大的人口红利,稳住庇护城的基本盘再说。
而随着天元社区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已辐射至整个B区,区内所有社区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冲击。
其实本质就相当于是在圈地。
当天元将B6、B7、B8、B9四个区域纳入管辖范围后,必然会推行一套属于自己的社区管理理念与规则。
对于不认可这套理念的人而言,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搬去其他区域,要么留下来被慢慢同化。
前者固然干脆,可搬家又谈何容易,如今整个缓冲区都在上演类似的“圈地”戏码,其他区域早已被其他社区牢牢掌控。
打不过天元社区,难道去了其他区域,就能和经营多年的地头蛇争抢不成,唯一的方式就是搬到外面的卫星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