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局面.”
“4.外城计划对于周边的影响:将形成以幸福城为中心的辐射圈,带动周边废弃区域的资源再利用,同时通过卫星城的防御体系,进一步压缩感染体的活动空间,降低对主城的威胁”
“5.外城计划的核心难点:物资调配与运输安全、流民安置后的治安管理、不同卫星城间的资源平衡、突发感染体袭击的应急响应.”
“6.外城计划的参与方:以检查站为主导.”
“7.外城计划的阶段划分:”
“.”
简简单单的包干计划,落到实处,就会变成冗长的各项规章制度。
以整体的角度来衡量,程野提供的所有计划细节,约莫只占完整方案的 15%。
剩下的85%,全是幸福城与检查站的决策人员,在这四天里昼夜赶工补足的。
其中不仅涉及全方位的奖惩机制,更勾勒出了检查站未来的发展路径。
哈林逐条念诵,声音在会场里回荡,程野不仅没有觉得枯燥,反而时不时颔首点头表示肯定。
因为他明白,现在的这些可不是用来糊弄领导,糊弄民众的废话文学。
而是接下来马上就要落地执行的行动指南,每一条都关系到上百万人的生存,容不得半点虚浮。
其中最让他注意的两点,分别是第17条,以及第32条,几乎直接决定了承包逻辑。
17条是关于卫星城建设中的人员归属,检查站给出的答案是“招募制”。
这意味着检查官不能被动等待分配,必须亲自走进流民队伍,用自己的建设理念、规划蓝图去吸引迁徙者加入。
当然,为保障基础运转,所有获得包干资格的检查官会先得到200人的初始名额,这些人是从缓冲区内精挑细选的,大多是有胆量、愿闯荡的青壮年,自带一股“向外开拓”的冲劲。
但后续人员扩充,就全凭检查官的号召力:是能靠愿景凝聚人心,还是能靠实绩赢得信任,直接决定了卫星城的发展速度和人口规模。
32条是有关建设过程中的资源分配,资源分配果然没走平均主义的老路,而是采用了一套精巧的平衡兑换制:
核心指标是‘安置人数’。
每成功安置一名流民,承包组就能获得相应点数,点数可直接兑换建设物资、生产资料、甚至是额外的营养浆和防御设施、武器装备等。
关键变量是‘民众满意度系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