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朝廷统治,在四夷问题上,能用和亲解决的,就尽量避免动武。”
“你们男人总是这样说,一句话就把我们送到异族手里。”
“娘子,陛下曾经下令收天下骸骨,那其中有打天下的人,也有抗击突厥等外来侵略的人。我生在权贵之家,不需要我去冲锋陷阵,可大多数壮年男子,他们不仅要为朝廷冲锋陷阵,还要拖着残躯回来耕种,为朝廷上税。
一场和亲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非要刀兵相向。仗打赢了,遍地的尸骸,那些荒芜的土地谁来耕种,无人耕种,谁来为朝廷上税?朝廷没有税收,这个朝廷还能持续下去吗?”
============
关于和亲问题,大多数人其实比较理想化的,觉得国家强大了,不服就直接打一顿,很多人吐槽汉唐的和亲,赢了和亲,输了还要和亲,这里分析一下,汉唐为什么有这个政策。
打仗是一个非常耗费财力和物力的问题,现在网上有一句调侃,也是现实吐槽。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现在的生产力尚且支撑不住天天打仗,何况是汉唐时期农业社会的生产力。
耕地机一天耕种多少土地?一个人一头牛一天耕种多少土地?现代高产作物的亩产是多少?古代没有高川作物,汉唐连玉米、红薯这些高产粮食都没有。
现代收税上不来,真理跟你说话,所以国家对那些集团说罚就罚,古代那些门阀大族和士绅官僚,土地连田阡陌,家丁护院几百上千,有几个是给你安分上税的?
你是多大的国力,支持你一言不合就开战?
有人可能说大漂亮,从美武帝新政之后,就是以战养战,但大家忽略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大漂亮的军事实力,对五常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碾压性。封建王朝的皇帝对封建地主,不存在这种碾压性。
五几年的半岛战争,给大漂亮的教训就是,不要跟五常正面对上。后几十年战争,大漂亮亲自下场收拾的那些,都是五常以下的国家,闪电速度结束战斗。
除了物力和财力,最后就是人力,古代战争就是人海战争,“一将功成万骨枯”不是开玩笑的,那是古人血泪的教训。能上战场去冲锋的人,以流民、饥民、自耕农为主,这些人都打完了,战争就算赢了,谁去垦荒耕地?
封建王朝主要税收源于农业,没有人口进行耕织活动,皇帝能在皇位上坐的稳当吗?现在国家为啥催生,作为一个国家,青壮年人口不断下降,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变少了,国家不慌才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