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力量的老板犯事儿急需抛售车队,再加上没有预算帽的限制车队运营成本过高,正常也没什么人愿意接手一个烂摊子。
现在有了预算帽规则的限制,哪怕是末尾车队也能确保年收盈利,车队的价格自然也会被哄抬一波。
这还只是购入车队所需要支付的代价,直接去与奥迪竞争价格可想只会更高。
而且从更深度的方位考量,收购阿罗其实与吉利的发展规划不是很契合,他们进驻围场肯定是要抱着发展成为厂队的方向去的。
阿罗本身拥有的条件并不算差,甚至有着围场内最为先进的风动设施之一。
空气动力学方面吉利有路特斯的基础,可作为最传统的客户车队索伯阿罗却偏偏缺失了最重要的引擎研发和技术储备,这恰恰是吉利最需要的部分,想要重新建成又意味着一笔堪比无底洞的投入。
而且索伯的总部位于瑞士欣维尔,远离英国这么个赛车技术中心不说,高昂的人工费也意味着运营成本低不了。
所以除了当时印度力量那种便宜大甩卖的车队,吉利更想入手的其实是Alpine这种成绩一般,还直接有现成引擎技术部门的车队。
零零总总加起来一算,他们能拿出来的8亿美刀估计就有点不够看了。
想到这里,束龙悄摸瞄了一眼不远处坐着的大伟哥,只见对方正饶有兴趣地和吉利那边的人聊着什么。
只从依稀听到的只言片语判断,似乎跟混动引擎以及生物燃料有关。
但是!如果!
有那么一支自主支配权极高,富到光是坐在那都不停地向下淌油水,还完全不会被入资股东以及股市所左右的超级自由资本的支持
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绝大部分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
这一趟最有价值的或许还不是束龙个人的商业问题,而是这两家本来互不搭嘎的业界巨佬因为某种莫名其妙的缘分搭上了线,也不知道以后有没有能看到一对天作之合出现的那一天。
感觉好像为了一大堆本不该由自己考虑的问题烦了心,束龙都怀疑这几天自己是不是老了两岁。
好不容易将一切都抛诸脑后,这才安安稳稳地过了一个新年,终于在2月3日这天坐上了返回车队基地的飞机。
定制新的座椅,熟悉方向盘上一些细微的变动,接着便是大伙凑在一起统一集训,努力减掉放假给肚子上吃出来的膘。
较之往年少了好几个熟悉的身影,就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