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他不仅仅代表的是红牛车队,更代表的是他背后的国旗,那心理上的包袱可不是一般的重。
已经迫近人类理论极限的身体素质可不仅仅只是能用来开车而已,完全不讲道理的怪力再配上【太极】的卸力和借力,所到之处人仰马翻。
“抱歉抱歉,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以后有机会再聊!”
下午和车组走了一遍赛道,对几个可能需要进行改变的调教方案做了一些讨论,又大致说了一下第一轮测试需要完成的指标,束龙就回酒店一直猫到了2月18号才重新出现在大众的面前。
阿尔本作为F1方面的纯新人,他在第一天的测试任务更多的其实是去适应F1赛车的驾驶感受,所以大量的测试任务实际上是落在束龙身上的。
首先便是需要扛着被戏称为“烧烤架”的传感器支架出去遛弯儿,这一步主要是为了确定赛车的气动部件产生的效率和模拟器上的是否一致。
万一传感器的读数与模拟器的设定存在偏差,那么车队还很有可能会将束龙叫回去在一些地方喷上荧光喷漆,以此来确定细微的实际气流走向。
这一步可以说比试探赛车的极限还要重要,它关乎到车队后续对赛车的研发方向,不然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偏那就彻底成了笑话。
还好结果上是乐观的。
就是前翼和今年为了本田引擎更改的底板布局之间配合的不是很好,过软的后悬让赛车前部的下压力略显不足,导致赛车在中高速弯道有些推头。
除了这个之外,别的基本上还是和模拟器的设定保持了一致。
接着便是对轮胎的性能测试。
今年的倍耐力去掉了部分过于极端的轮胎配方,将原本的七种彩虹色干胎配方缩减到了五种。
同时还缩减了胎壁的厚度,前轮厚度减少了约0.2毫米,后轮的胎壁厚度则减少了0.4毫米左右,并且对轮胎内部的高强度编织结构进行了一定的优化。
本意是想要缓解轮胎过热,减少轮胎的起泡现象出现,但就束龙实际跑下来的感受来看,倍耐力这一次好像有点用力过猛了。
相较于随着圈数衍进,可以通过轮胎管理稍微缓解一下的颗粒化现象,轮胎的起泡现象其实更为危险。
除了其过程本身是完全不可逆的之外,轮胎起泡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抓地力的丢失是突然性的,而不是像颗粒化那样呈现出缓慢匀速下滑的趋势。
其主要的成因是轮胎的散热不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