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随其主守边,或巡灵墟、或缉邪修,各有奔走之劳;
今归天朝,当蒙甄录之泽。
一十七位金丹皆受名爵,各赐紫绫官服一袭,入尚书台静待圣恩。
筑基以下,悉授正六品上其下一应职司,分赴京畿、两河、凉西诸州县。
隶州县学宫者,掌灵术训导,需编《灵术浅要》以教生徒,禁传诡谲之术;
入地方祠庙者,理灵墟祭祀,需按《大卫祀典》规整仪轨,禁惑乱乡邻;
佐乡县衙署者,抚安编户,需助劝农桑、辑捕扰民邪修,禁擅用术法凌弱。
各赐兵杖一副、赏灵田百亩、支灵石万枚。
尔等当谨守臣礼,毋负圣恩,以报朕包容之德,共护大卫鸿基,使西南无烽烟之扰,使黎元有安乐之居,庶几垂微名于载籍,免覆亡于祸端。
主者施行。”
“奉陛下旨,诏文已宣毕。卿可平身,复立听谕。”
诏书读罢,苏尘捧着明黄诏书走下御台时,白参弘才缓缓屈膝,却未如旁人般俯身叩地,只将膝盖轻触石阶,额头微触地面即抬。
动作合规却透着几分敷衍。身后摘星楼弟子虽齐齐匍匐,他余光扫过,眉峰却几不可察地蹙了下。
“臣白参弘,领陛下诏命。”
摘星楼主此时声音平淡,无半分谢恩的热络,提及“陛下不以臣往昔歧虑为罪”时,语气顿了顿,似在强忍什么。
“既蒙授职,臣自当依旨论议边策,以报国恩。”末句说得轻描淡写,全无“万死难报”的恳切。
在场众修哪个不晓得这白参弘还有怨气在内,不过也不晓得卫帝与匡琉亭是许给了这摘星楼主什么重利,才能让其受了招安。
大卫仙朝枢密副使协理北衙、吉国公,这名爵、差遣自也贵重。
然这职司向来只得专司论议戎机、参谋边策,凡边镇奏报、灵墟防御之议,许其随班列坐陈辞,不掌兵甲调度之权,不预禁军勘合之务。
只上述这么些闲散差事,若是一寻常元婴、自在散人眼中看来或是风光,但若要比摘星楼主这么一有实无名的一道之主,自是要差上许多。
更莫说,二者可调拨的修行资粮,可不远不能相提并论。加之摘星楼积攒下来的这么些门人竟还需得星散各处、好为匡家宗室做事.
康大掌门越是琢磨、心头疑虑越重。
要晓得,据费家老鸟所言,只白参弘现下得来的这么点东西,可还是舍了太一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