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师的化身。故此,朕希望道家能顺应天意民心,开山立教。”
“创立道教,旨在教化万民学会思辨,注重心性修养,于规矩法度之外,寻得一方心灵的自由天地。”
赵凌心中无比清晰,后世道教追求长生不死、羽化成仙,而此时的道家更侧重于精神自由与天人合一。
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宗教组织,后者是哲学流派。
他之所以要推动道教的成立,最深层的用意,是要在天下万民的心中,播下一颗追求精神独立与思想自由的种子,让道家思想更广泛地传播开来。
若说得直白些,他这位秦武帝,未尝不是在为后世的帝王预先设下一道思想的藩篱。
河上公所代表的这种思想一旦借助宗教形式广为传播,百姓的性情或会更趋向率真自然,但若后世出现暴政……
那么,即便没有历史上的黄巢,也未必不会有人高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号角。
河上公听得心神震动。
始皇帝化身天帝,临尘始皇庙之事,邹玄亲眼所见,多方佐证,已由不得他不信。
如今赵凌亲口说出老子、庄子皆已受封神位,这是否意味着,修行之人,真有证道飞升,长生久视的那一天?
原本古井无波的心境,此刻竟泛起剧烈涟漪,河上公感觉自己的心跳都急促了几分。
他选择相信赵凌的话,因为皇帝若真想对付道家,手段多的是,完全无需如此大费周章,编织这样一个恢弘而缥缈的谎言。
事实上,道家以庄子为代表,本就主张“小国寡民”,对政治权威持有批判态度,倾向于个人隐逸,如庄子本人便曾拒绝楚王聘任。
但这并不妨碍道家思想在乱世之时,成为有识之士入世抗争、揭竿而起的精神资源。
毕竟任何学说,都会随着时代演变而不断发展、丰富。
赵凌此刻需要的,正是道家学说中那份超脱与思辨的精神,来平衡过于严密的儒家纲常与法家律令,让天下百姓的身心能够有所依托,不至于被完全禁锢。
他所追求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他决心践行的宏愿。
河上公沉吟良久,终是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由衷感慨道:“若后世之君,皆能如陛下这般深思远虑,胸怀万民,实乃天下苍生之福。”
赵凌却缓缓摇头,目光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