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件事呢!”
“说实话,最开始的时候百姓对这种新作物确实持怀疑态度,毕竟关中几千年来一直种的是小麦或粟米之类的农作物,从未种过土豆和红薯。”
“他们担心这新作物种不好会影响一年的收成,不过臣派了大量的农官到各个村庄,给百姓们讲解土豆和红薯的种植方法和优点,还亲自示范种植。”
“因此大多数百姓还是接纳了这两种新作物,并且多少都种了一些。”
“眼下这两种作物快要成熟了,有些百姓因为家里缺粮,提前收了些,结果产量果然喜人,一亩地足足收了两千五百多斤。”
“这可比种小麦和粟米的产量高多了!”
“现在百姓们可高兴了,觉得这土豆和红薯简直就是救命的粮食,纷纷称赞陛下英明,给他们带来了这么好的作物。”
朱慈烺听到这话,满意地点了点头。
不过他也知道秦王这话肯定是有猫腻的,不过只要能普及土豆和红薯,朱慈烺其实也不在乎。
随后朱慈烺又问道:
“关中一带主要是用什么水源灌溉田地的?万一再出现旱灾会不会导致农作物无法生长?”
“这新作物虽然耐寒耐旱,但要是天气太干旱也未必扛得住。”
“这可是关系到百姓们能否吃饱饭的大问题,必须得重视起来。”
秦王赶忙收起了笑容,然后一本正经的解释道:
“这点殿下尽管放心,虽然陕西连年大旱,但这种大旱一般只持续在陕北一带,关中平原虽然也会遭遇干旱,但总体来说还过得去,不至于种不了粮食。”
“最主要的原因是关中平原有渭河和黑河,这两条河流可以灌溉周围数十万亩土地。”
“除此之外,还有泾河、洛河以及郑国渠,也可以灌溉上百万亩土地,因此关中平原的旱灾相对较轻。”
“再加上土豆和红薯的推广,臣敢说,今年百姓们多少都能吃饱饭,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饿肚子了。”
听着秦王的解释,朱慈烺暗自松了口气。
看来陕西的情况要比河南好得多,毕竟河南一带可没什么可以用来灌溉的河流,只有黄河以及黄河分出来的几条支流。
但是自古以来,治理黄河都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那黄河水势汹涌,泥沙含量大,稍有不慎就会决堤改道,给百姓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再加上明末朝廷财政困难,已经很久没有治理黄河了,导致黄河水患越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