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由其将部分核心证据及报道刊发于《纽约时报》,或可在国际上掀起巨大波澜,揭露日寇伪善面目,使其陷入孤立!”
“好!这个想法好!”英武的同志忍不住一拍大腿,低声道:“让洋人去说,比咱们自己说更管用!”
湘音同志点点头,继续念道:“另有一事,需向中央汇报,殷灵毓同志此次下山接应人员,途中……嗯,”
他念到这里,语气带上了一丝微妙的笑意和难以置信。
“‘顺路’对日寇在哈尔滨及周边之仓库,军火库,物资囤积点等进行了一番……‘清扫’。”
“信上说,‘所得物资颇丰,计有各类步枪数千支,轻重机枪百余挺,步兵炮两门及配套弹药,军用被服,粮食,药品无算,另有小型机床,柴油发电机,五金原料,通讯器材等若干……’”
窑洞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多……多少?”负责后勤的同志声音都变了调,猛地站起身,眼睛瞪得溜圆。
“几千支枪?还有炮?!老杨他们这是……这是把鬼子的老家给抄了?!”
“信上是这么写的。”湘音同志将信纸微微倾斜,让旁边的同志也能看到那震撼的数字。
“杨同志在信末强调,‘此批物资,多赖殷同志之力获得,然我部深处山林,消化能力有限,尤以重武器及大型设备为甚,思之再三,此等利器,应用于全国抗战之大局,而非藏于深山蒙尘,故已决定,除保留必要自卫及训练所需外,其余大部,将由殷同志亲自押送,支援中央及前线兄弟部队,不日即可送达,望中央做好接收准备。’”
念完最后一句,窑洞里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的幸福砸得有些发懵。
几千支枪!上百挺机枪!还有炮!还有机床,发电机!还有充足的粮食和生活物资!
这意味着多少战士可以吃饱肚子,穿着暖和的衣服去战斗?意味着多少伤员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治,重返战场?
这意味着多少支濒临解散的游击队可以重新武装起来?意味着多少支缺编的主力团可以瞬间达到满员装备?
这一刻,窑洞里的这些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者,眼眶也不由得湿润了。
英武的同志猛地站起身,甚至因为起来的太快而有些晕眩,不得不扶着桌子。
“几千支枪!上百挺机枪!还有炮!咱们……咱们好多主力团,一个团都凑不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