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要塞东侧整齐排列着数十座宽大的木棚。
这是内圈养区。
每座木棚前都挂着兽皮幌子,上面画着不同的图案。
画着奔马的是成年马棚,画着母马护驹的是孕马棚,画着小马的是幼驹棚。
十几个牧民正推着装满干草的木车,往各个棚里送料。
“内圈养区有五十座木棚,每座能容五十匹马,专用来夜里宿马和风雪天避寒。”
阿茹引着林川走进一座成年马棚。
里面铺着厚厚的干麦秸,数十匹成年公马正低头吃着槽里的干草。
“成年马食量大,每座棚里都有两个石槽,一个装干草,一个装掺了骨粉的豆饼,夜里还要添一回料。您看那几匹黑鬃马,是去年从草原上收服的良种,每日得单独多喂两把炒糜子,老牧说它们开春跑起来能比别的马快两成。”
转到孕马棚,景象又不一样。
棚顶挂着晒干的艾草,每匹孕马都有单独的小隔间,铺着双层狼皮。
几个牧民正蹲在隔间外,用陶碗给孕马喂温水,水里掺了些磨碎的青稞。
“怀驹的母马金贵,每匹都有专属的照看牧民。”
阿茹蹲下身,摸了摸一匹母马的肚子,“老牧传下的规矩,孕马不能吃太冰的雪水,得用铜锅化雪晾温了喂;干草要挑最软的苜蓿,还得用铡刀铡碎,免得硌着肚子。离生驹子还有一个月的母马,夜里还要有人守着,怕出意外。”
最西侧的幼驹棚里,更是热闹。
数十匹半大的小马驹围着几个牧民,有的蹭着牧民的手要吃的,有的互相追逐。牧民们手里拿着木勺,正给小马驹喂掺了羊奶的糜子粥。
“小马驹刚断奶,不能吃硬料,每日得喂三回糜子粥,中午那回还要加些磨碎的豆粉。”
阿茹拿起一个木勺,舀了些粥递到一匹小马驹嘴边,“这些小马驹白日里也会去外散养区的浅雪区走一走,晒晒太阳,但不能跟成年马一起跑,怕被踩伤。晚上回棚后,还要用干布擦一遍身子,免得雪水冻在毛里。”
林川走到内圈养区的草料库,只见里面堆着数十个一人高的草垛,旁边的陶缸里装满了磨好的骨粉、豆饼粉,几个汉人农夫正用石磨磨着糜子。
“这些干草是去年秋里收的,足有上万捆,够数千匹马吃整个冬天。”
阿茹指着草垛,“成年马吃普通干草,孕马吃苜蓿干草,小马驹吃晒干的野麦草,都是老牧按往年的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