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明外放做官也是会留在北方,不会拿了功名就跑到南边去。)
天子听到这,表情微微一笑:“也是,你家也有钢铁厂,能造船,也能造车,得好好钻研琢磨。——这句话意味深长。示意宣冲回到老家,到底是将钢铁产业链和江南船业在北边的分厂绑死,还是加强和北边汽车行业对接。”
宣冲:“钢厂为海运助力虽好,但是以社稷为重,臣认为家中应多造垦车(拖拉机)等器物。”
天子拍手道:“好,好个社稷为重。”
…庙在北边,就逃不了…
第二日,宣冲来到了现汉燕山的汽车工厂,这个工厂是由现汉一位举人负责的。
宣冲抵达后,用“世兄”称呼了这位工厂主,开始讨教“造车”。这位名叫王济纲的举人对刚刚中举的宣冲也作了揖。两人落座,开始调阅资料。
现汉“国之重器”技术圈子里的人,全部都是“功名”在身。如果是秀才的话,那可能完全就无法和这位举人平等对话。更别提引进生产技术了。在现汉内的这类技术不是有钱就能引进的。
厂房内陈列着十种农机以及路上所需的重载卡车。
王举人指着生产链说道:“最近西边战事多,这些都是西边所需的。”
宣冲看着那一排“钢铁洪流”,差不多都是十五吨重的装甲车,思索了一番。询问眼下现汉的战车是否没有针对北方冰雪冻土的技术储备?
王举人则是好好地给宣冲科普了一番这二十年来战车发展思路:“当下的战车分为四种,运兵(装甲车),攻坚(坦克),远射(自行火炮),猎空(防空载具)。”
宣冲看到这图纸上一套一套的,疑惑地问道:“我也在军中待过,但是没有看到这些。”
王举人微微一愣,仔细询问后,得知刘浩行在西边有趣的作战履历,赞叹道:“原来是文武双全。”
宣冲连忙推辞,继续问这个问题。
王举人则是叹了一口气:“世兄,这铁甲战车固然威风凛凛,但是并不像过去的铁蹄战马可以千里奔袭,沿途的道路,桥梁都会限制。”
宣冲明白了,是内陆糟糕的基建限制了二十吨以上战车的发展。当即把自己脑海中,圆脑袋五对轮的草图给删掉了。
不过宣冲还问道:“海军那边难道不需要吗?”
王举人:“海军那儿有自己的战车工厂,他们造的都是“船型战车”。”
宣冲暂时不理解什么叫做船型战车,因为南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