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复。
现汉这边是这么想的,各方报纸也都在报道中开始宣扬“四海一统”的话题。
似乎~是希望东蜀的民心识相一点,能够靠上来。
但是!现汉还是自我高估了自己的文化辐射影响力。
当现汉的报纸上对着东蜀隔空抛媚眼,表示“正统”的时候。
东蜀“养士”四百年,升腾出另立心态,则是:“要和阿路仔们,势不两立啦?”
…战败国内的焦虑…
就在条约签订后,东蜀东南方向发生了叛乱,叛乱者们是东蜀在蓬州方面的军方派系。枪声在大街上响起,扩音喇叭则是通知“所有人返回家中,不要在街上逗留“
在新汴梁,政变者们控制了局势后,政变魁首对东蜀的皇帝陈述(逼宫)道:“陛下,我等万万不能丢弃东渚,逆汉是绝了我国朝紫薇。万万不可以答应啊!”
这里解释一下,东渚是东蜀唯一一块在北半球的领土,而跨越北半球后,就看不到北极星,也就是紫微星。而无法朝见紫微星后,很多重要祭祀就不能按照古法传承来做了。
另外值得一提,“颠陆”这样的称呼在几百年前是中性的,但在当代,这样的称呼对于东蜀人来说属于“不恰当”用词。
可以参考“支那”词意变迁,来看“颠陆”一词的贬义;更何况,以广府为中心的环南中海文化圈中,还存“颠佬”这个词。
当然,另一个要素,还是东蜀人对南半球的绝望。
三百年前,盘踞在南洋几百年的东蜀人刚决定开发南半球的时候,颇有一番“楚国不服周”的气魄。尤其是“既见未来”的能力,首次在东蜀秦氏族人中传承。且该“能力”当时召唤来一艘未来的大铁船,开启了东蜀工商国体的时代。自此,登陆这寒暑颠倒的南半球的东蜀高层,认为有了这另一半天地的资源,无需北顾了。
但现实是,进入了大航海时代后,星球上各个势力,不仅仅是要看本土大不大,还要看对外交流是否通畅。海洋贸易通畅,工业品能够顺利卖出去,原材料能够顺利进来,这才能诞生一流的工业区。
南半球,要么是海洋,要么是只有企鹅的冰原。颠陆的确是大,但却是真正的天涯海角,一块空旷的陆地大监牢。资本总不能让企鹅来消费吧?
最终,在迷茫摸索南半球足足两百年后,东蜀投入了大量资源。而现汉已经稳固了北方,也下了南洋,并且组织舰队打通了去天竺的航道,顺手夺下富饶的原东蜀势力范围,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