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只负责上色。
少数一两个可以整体外包的,在作画能力上,又完全达不到楚晨的要求。
而且这不是某个公司的问题。
而是整个市场的萎靡,大背景不行的情况下,直接导致在华夏你就算有钱,想要组建一个顶格的2D动画团也不行。
拿钱都不行。
与之相反,大量的3D国产动画反而形成了产业链,要招募一个3D动画制作团队,反而轻松。
可《终末战线》是2D游戏,如果要做3D动画,就意味着整个动画要从人物建模开始做星辰此时根本不具备这个实力.
就算具备,那工程量也太大了。
在国内没办法,楚晨只好寄希望找日本公司合作。
然后,他就接触到了刚刚拍桌子走人的那一批人。
那些人其实也不是动画制作公司的,他们就是纯粹的“掮客”,是替国内有需求的甲方对接日本动画制作公司的中间人。
初见面的时候,楚晨对他们的印象特别好。
因为他们给了楚晨很多家日本动画公司的样片,并且承诺,只要先交一部分钱,还可以做样片,不满意,后面的钱还可以不给。
于是乎,即便这家公司的报价,是接近正常日本动画成本的四倍,但考虑到动画公司要盈利,他们又要盈利,再加上样片成品确实很不错。
楚晨在3月底的时候,同意了合作。
花费500万,再加上星辰游戏提供完整过场分镜的条件,购买了30分钟的动画。
这个合作,其实相当有魄力。
因为那个时候的《终末战线》一个月流水也就三千万不到,抛开成本,楚晨花在配音和动画上的钱,就把盈利全给花了个七七八八..
也就是楚晨坚信《终末战线》未来的盈利能力,才敢这么砸钱。
而最终的结果,也确实还算不错。
配音和动画这两个幕后英雄,确实给《终末战线》1.0带来了楚晨预想中的效果。
所以在1.0公测之前,在1.1版本开始立项之后,楚晨一边让已经成立了的日本分部尝试寻找合适的日本动画公司达成合作,或外包,或收购。
另一边,又和对方续签了一份500万的合同。
当时楚晨的想法是用金钱换时间,毕竟1.1版本按计划是要在7月上线,这个时间算是比较紧张的。
就算李苏豪找到了合适的日本动画外包公司,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