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麻烦事发生,那就是大嫂问大哥:你教女徒弟怎么不事先说一声,怎么认识的?
大哥说:这是街上供销社一个领导介绍的,领导的亲戚,我哪里敢推辞呢?
大哥还开玩笑说:你不会生意,也不会手艺,跟你说了,你也教不了。说了还是白说,是不是?
大嫂没有文化,但明事理,便没有再无理取闹。
纸包不住火。陈美女以前在我们院子住过一天,基本上都看见过。别人一般不会说,可童家是大嫂的亲戚,他们还是跟大嫂提醒:那个姓陈的女徒弟,以前跟你丈夫打过亲家,当过未婚妻呢,你知道不?
一个周末,我回家无意间看到童家大妈来到大哥家的门口,正跟大嫂说陈美女的事:你晓不晓得前几天来跟你们帮忙的女徒弟是啥子来头?
大嫂有些诧异:我哪里晓得,从来就没有看见过,你认识?
童家老妈,也就是大嫂的大姑带着提醒似的说:你一个女人在家里带孩子,做农活,起早摸黑,辛辛苦苦的,与男人十天半月不见面,这下好了,原来的情人看到了机会,见缝插针,说是学手艺,你天各一方的,你晓得人家男男女女住在一个房子里,干柴遇烈火,到底在干什么呢?鬼知道!
这话把大嫂整糊涂了,几乎就是懵了,呆呆地站在门口回想陈美女来家那些片段。
此时,走过来一位老师,路过我们面前,他就是牛老师,曾经代过我班课程的小学老师。我有礼貌地跟老师打了招呼,他停下脚步,与我说了几句话后,听大嫂与长辈说什么话题。
我问牛老师:你对大哥与女徒弟的相处怎么看?
牛老师有些带刺地说:我们都是局外人,对人家做正事的不要妄加议论,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
童家大妈觉得这话里有话,也加以反驳起来:当初你在城里读书,你家那位姓母的婆娘偷人,我们跟你说了,你还骂我们这些没有文化的女人说淡话,没有叫的,可后来走的啥子路?后来我们院子那位医生跟你戴一顶绿帽子,一戴就是好多年,安逸了哇?
我性急的牛老师此时气得红脖子了,象喝了烈性老白干一般,按捺不住内心的怒火说:你不要扯远了,牛胩剁到马胩,我不想听了。
我知道老师一直在农村大队小学教书,跟农民相处的时间长,气来了说话也难免粗俗起来。不屑一顾地甩了一句:“有几个敢保证自己家里的女人一辈子不偷人,何况那女人并不是我认账的主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