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需要这样在全班展示吗?做得缺德,让自己傻儿子以后得到什么报应呢?这无疑是帮梅老乡说话,给梅莫大的心理慰藉,让梅受重伤而流血的心灵有了止血而修复的兆头。
从此,梅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变得内向起来,虽说不会导致抑郁,但对那同桌女同学如同仇人,对那班主任更是不再搭理。把学习成绩作为第一位,特别是对汉语言文学与写作课程进行潜心钻研,在班上的写作基本上算是佼佼者。把挫折当作磨练意志,继续前行的动力。大学语文课成绩获得90分,全班第一,让同学们不再笑话梅同学那个愚蠢的行为,以一肥遮白丑的办法来与过去决裂。后来那位梅老乡为了雪耻,边工作边自学文学写作,还考上重点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再考硕土研究生。毕业后对口分配到省城文学院,作为文学作品编辑,业余作家,后为专职作家,中国**会员。梅三十多年来,创作了四部长篇小说和多部散文诗歌和中短篇小说集,获奖多次,其中《情殇》获茅盾文学奖,以此力作,一举成名,前几年坐上了沿海一大省**副**位置,厉害吧,妻子是大学老师,是大学同学。他们儿子还是国家一流大学的博土后。小小年纪,都已成为省**会员,多么幸好的家庭!多么幸运的人生际遇!
那场情书风波总算告于段落。但它对人的影响是一生的。她教人自省,催人奋进,她的消极作用是让人暂时丧失了面子,情绪一下就进入低谷,待自己靠自我免疫能力强大后,就会适应这样的环境。她的积极作用是变成了人精神财富的一部分。变压力为动力。每当想起那恶作剧般的追求,就希望自己为了实现自己的初心,脚步不停止,后劲不断加足,加油加油再加油,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在后来的几个学期,班主任改换了,我们都重新树立自己的好印象,不再纠缠过去因鲁莽而导致的失误。时间久了,同学们也不再提起那件恶心事,若有人把在别人的伤口处撒盐当作乐趣,实在是不值得搭理。时间久了,特别是班主任更换后,有人就毫不避嫌地解密了那场情书风波的内幕。实则就是一场游戏,不值得大惊小怪。那七位投递情书的幸运者没有遭到老师的公开揭短,完全是因为没有遇到那位女同学,这是偶然的。当内幕没有被揭开时,不知情的人是不会原谅当事人的。正如看戏的观众在情境中不会把主角当演员,而是把演员看作戏份中的当事人,给予了情景中的爱恨情仇。
没有因情所困,学习精力就充沛起来。课余认真阅读古今中外名著,丰富自己的头脑。尽量不参与那些扎堆的活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