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免赋税,开办学堂、养济院等福利机构,兴修水利,疏通河流,提倡种树,在民生方面投入很多……可惜,他做了这么多,在历史上依然落了个暴君的称号。”
现代人眼中的牛逼皇帝,在古代风评都不咋样,尤其是明朝,孔氏带着头,以贬低皇帝为荣,各地书生举人,动不动就去哭庙,搞道德绑架。
朱元璋那张满脸麻子鞋拔子脸的画像,最早就是出自曲阜孔氏家中,然后被误以为朱元璋真的长那样。
也不想想,朱元璋要真长成鞋拔子脸,马皇后会偷烧饼给他吃?郭子兴能直接收他当女婿?
孔子叹息一声:
“此乃我之错,老夫一直提倡尧舜禹时代的民风淳朴,君王仁爱,臣子忠心,却没想到华夏的文人学子,居然全成了伪君子。”
合文人心意的皇帝,那就是好皇帝,不合文人心意的皇帝,那就是骄奢淫逸的暴君。
好在此时还不晚,可以挽救。
就像朱元璋消弭南北分裂和多民族族裔那样,简单粗暴的下令,凡是大明境内生活的人,不管来自哪里,一律改汉名汉姓,行汉礼,尊汉家圣贤。
刚开始各地的人扭扭捏捏,想保留自己的传统,但三代人之后,大家就成了一家人,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全都是彻彻底底的汉人。
现在改变文人的主张,虽然麻烦一点,但三代人之后,照样也能大为改观。
武媚娘觉得下次可以给朱元璋准备一些教材,将明朝八股文取士的规矩,改为分科取士。
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直接出这方面的题目进行考试,择优录取。
趁着洪武世界曲阜孔氏倒台,趁机改革科举,制定各级教材,这么发展五十年,大明的人才就会迎来百花齐放的时代。
八股文横行的时代,明朝还能出旅行家、天文学家、数学家等等,现在把他们的思想放开,取得的成就应该会更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等于在大明开展了一次文艺复兴。
欧洲是靠文艺复兴崛起的,现在大明直接走他们的路,该欧洲无路可走了。
另一边,西汉武帝世界。
卫青的大军慢吞吞的班师回朝,每到一地,都会有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迎,庆祝大汉又一次击垮匈奴,获取大胜。
卫青率领的人马并不多,大部分都留在了漠南五郡,负责看守俘虏,争取入冬之前,把路修到晋阳,实现北疆的快速反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