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笔收回来,给了个建议:
“这样吧,您收拾一下家中的细软,我带你们去一元观暂居,否则颜真卿很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他招呼万骑成员进来,很快就帮殷氏收拾好了行李,坊兵还找来一辆马车,送颜真卿母子离开敦化坊,至于茅草屋,回头交给牙行租出去就行了。
车厢里,没了儒生笔的颜真卿再次变回了普通孩童,殷氏紧紧的抱住他,生怕孩子有个三长两短。
历史上,殷夫人带着颜真卿在长安生活到开元九年,最终实在难以为继,便带着颜真卿南下投奔娘家,颜真卿也因此过了好几年寄居生活。
现在,有了一元观的救济,倒是不用这么波折了,好好在长安生活便可,期间再学点现代知识,未来必能成为宰相。
傍晚,一切准备就绪,在皇宫内无所事事一整天的公孙大娘也回来了。
这丫头没抢到功德,原本挺失落的,但见到刚满四岁的颜真卿,心情顿时轻快不少,还捏了捏颜真卿的肉嘟嘟的小脸蛋:
“等会儿我就去神仙居所了,来的时候给你捎点好吃的。”
李隆基刚回到皇宫,百官就自发的进宫庆贺,他们也不管什么休沐不休沐了,进来就开始表忠心,一些官员还积极检举五姓七望的官员。
现在是痛打落水狗的时候,得让落水狗转化为自己的功劳,这样才能捞到足够多的好处。
五姓七望和关陇贵族还积极捐献土地,表示拥护陛下的军改……他们很想以大团圆的形式结束昆明池谋逆之事,但李隆基却不这么想。
今天要不是神仙照拂,他可能真的会成为昆明池的一缕冤魂,如今说句对不起就想翻篇儿,天下哪有这么简单的事?
他当场下了诏书:
“三日内,所有家族都要将自己名下的土地数量上报,逾期不报者,视为叛逆。”
直到散朝,朝臣们也没闹清楚李隆基在打什么主意。
公孙大娘也不太懂,回到一元观便冲太平公主问道:
“小太平,陛下让世家上报土地是何意?”
太平公主说道:
“为了土地……他们为了证明两袖清风,肯定会少报瞒报,届时就用他们报的数字,在别的地方划出土地给予他们,至于世家的祖地,全部充公。”
理论上来说,这是一比一交换,拿新的土地交换世家的耕地,世家瞒报得越多,吃的亏就越大。
倘若世家不同意交换,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