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让农民去城里搞经营,肯定出乱子了,一个月150块钱,甚至更高,那农民不都去做这生意了,谁还种地?没人种地,吃什么喝什么?”
“是的,田地肯定要有人种,不然会出乱子,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大事。”童永昌也跟着点头。
两人一唱一和的,又像是自我安慰。
“粮食很重要,但不能因为粮食重要,就把农民限制在土地上,保证了土地的产出,就该让农民有更多的选择,去城里做经营,也不是不行,这个口子终归会放开的。”陈浩道。
“别的地方什么时候放开,我不知道,但红旗生产队这边,很快应该就会有消息,到时红旗生产队的村民,多半是能去城镇里头经营,不用担心户口问题,说不定还能去江城市。”
他看着老丈人和丈母娘,“你俩到时要是想吃苕粑,糯米鸡,鸡冠饺子之类的炸货,还是很有希望的。”
允许农民进城经营生意,时间点陈浩是知道的,就在1982年,允许农民进城开店、设坊、兴办服务业。
开了口子。
但这些话没必要跟丈母娘和老丈人说太清楚。
省里那边,多半还在商讨,虽然结果还没出来,就是连答应浩的汽车名额,也还没兑现,但陈浩很乐观。
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5辆卡车名额,对一些单位而言,乃至对县市而言,都很难弄到,但对省里来说,这压根就不是事。
领导开口打声招呼,就能从别的地方挤掉一些名额,凑到5辆汽车的名额给红旗生产队这边。
但这会儿还没通知,多半是要跟其它的消息一起通知。
对红旗生产队而言,比较重要的消息就是个体工商户执照了。
有了个体工商户执照,红旗生产队的村民就能堂而皇之的去城里经营生意,别的不说,在粮油相关的生意方面,绝对是断崖级别的领先!
“为啥,就因为红旗生产队是头一个搞分田到户的,去城镇里头搞经营,就没问题?”黄玉凤问道。
“对,头一个吃螃蟹的,有风险,但回报也是巨大的,这就是红旗生产队全国第一个搞分田到户名头,其中的一个回报。”陈浩点头。
屋里的娃哭了,陈浩过去看娃。
童永昌和黄玉凤两人,烤着火盆,说着话。
“这炸货的生意是真好,一个月下来就150块钱,要不让儿子和儿媳妇也做这经营?”黄玉凤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