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王红梅。
“队委成员的增补人选定了下来,明天就送到公社那边去,让公社拍板,那就再说一说摆摊的问题。”陈浩说道。
他喜欢把控。
尤其是别人把控不了的地方,他能稳稳的把控住。
这个会议也是由他掌控节奏。
“我还是先说一说我的想法和意见,各位同志听一听,看看我说的对不对,有不对的地方都提一提,查缺补漏,取长补短。”陈浩道。
其他人的意见肯定没有他的意见好,他有前世的经验,知道一个生产队要怎么发展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也知道未来社会的走势。
前世,小岗村是分田到户第一村,18个血手印的故事很知名,只要是对改革开放稍微了解一点的人,都知道这个事。
可小岗村并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仅仅只是有分田到户第一村的名头,却没能乘势而上。
用后世的话来讲,就是泼天的流量,却没能接住。
说到底,其实还是村子里的领导干部的原因,有胆量,认知却不足。
在都在搞工分的情况下,敢主动提出并执行分田单干,很有胆识,但也仅仅只是有些胆量,眼光却不够长远,目光只盯着田地,盯着农作物,没有朝经营方面转变。
还是农耕思想,这也导致白白浪费了小岗村的名头。
“你说,关于经营方面的事情,你比我们都懂,全国都没有哪个生产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日子过的这么好。”陈洪兴说道。
“对,你脑子活,要我说搞经营,还得是要脑子活才行,本本分分的人就只适合干死活,干呆活,干不了灵活的事情。”汪秀红也跟着点头。
“本分的人懒得动脑子,就只知道干些力气活。”陈顺田跟着说道,“实际上用脑子的活也蛮累的。”
“就说分田到户后,干的农活比以往轻松多了,以往每天什么时候起来,什么时候下工,都是有规定的,累的很,现在哪有这个规定?但更累了,就是用脑子的地方太多了,想事情想的头皮发麻。”
他们对陈浩的意见很尊重。
做具体的事情,自己有把握,但如果是策略方面的问题,尤其是经营方向方面的问题,自觉比不上陈浩。
“那我就说一下我的思路,你们听一听,觉得哪里有不对的,或者有疑问的,都可以提,可以问。”陈浩道。
“第1点,要允许摆摊,不仅允许,还得要鼓励摆摊,而且不只是鼓励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