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大小,识别存活的心肌,对心肌病、心肌纤维化、心包疾病、心脏肿瘤、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及大动脉炎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5、放射性核素检查
放射性核素检查技术主要包括心肌灌注显像、心血池显像、心室功能测定、核素心血管造影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等,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心肌灌注显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心肌灌注显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主要用于评价心肌缺血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了解冠状动脉血流和侧支循环情况,检测存活心肌,观察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介入治疗后心肌血液灌注改善和恢复情况。
6、心导管术和心血管造影
(1)检查方法
医生在X线透视下,将特制的导管经皮刺入周围血管(如股静脉或股动脉)后送入右心或左心系统或分支血管内,测量不同部位的压力、血氧饱和度,记录心内局部电活动或注射造影剂显示心脏和血管图像。临床上也可应用漂浮导管在床旁经静脉(多为股静脉或颈内静脉)利用压力变化将气囊导管送至肺动脉的远端,在主动脉、左心室等处进行压力测定和心血管造影。
(2)检查意义
①右心导管检查多用于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判断手术适应证和评估心功能状态。漂浮导管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休克等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危重病人的监测。
②左心导管检查可了解左心室功能、室壁运动及心腔大小、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功能。
③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动态观察冠状动脉血流及解剖情况,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等。
其他检查
1、心电图(ECG)
包括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遥测心电图、心室晚电位和心率变异性分析等。
(1)常规心电图: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心率、节律、各传导时间、波形振幅、波形形态等,了解是否存在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梗死、房室肥大或电解质紊乱等。
(2)运动负荷试验: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段。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验方法。常用运动平板试验。
(3)动态心电图:又称Holter监测,可连续记录24~72小时心电信号,这样可以提高对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及短暂心肌缺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