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矮星鱼,但是效果甚微,白矮星鱼绝大多数时刻都深藏地下,人类只是在太空战争科技上点的比较高,论对付白鱼,还不如恐龙原住民。
在这种情况下,地下城市几乎不可能被建造。
被逼无奈的人类只好重新建造了高脚楼——一种延续上千年的闽南竹楼式房间,通过这种建筑,来尽可能减少被白鱼撞击的概率。
最终,是大环指挥官暴龙卡尔与驻大环执政官人类苏德Q达成了协议,故意撤销了一部分电磁屏蔽墙,诱使那只胖白鱼冲向大鱼骨架,最终来了个瓮中捉鳖,捉住了那只至少600万吨重量的胖白鱼。
这只胖白鱼是个烫手山芋。
因为白鱼‘不吃就立马死’的特性,其吞食本能比吞食文明更夸张,而且其自身的质量极重,人类根本没能力去运输这只600万吨的白矮星鱼,甚至连杀死对方都很难做到,于是只能给它单独单独制造了一个强电磁隔离墙区域,把它单独关押了起来。
人类也在大环上建造了约20座‘铁幕装置’,利用铁幕装置来保护即将被白鱼攻破的重要区域。
失去了胖白鱼的白矮星鱼族群,立刻也陷入了无组织的混乱状态,不再有序的攻击人类和恐龙的设施,而是胡吃胡乱胡窜,反而减轻了不少压力。
除了白矮星鱼族群之外,还有其他几种外星生物族群,比如气球鱼族群、液体水母族群、星虫族群,恐龙们也配合人类进行了妥善的安置。
——实际上大多数恐龙都不知道前皇帝到底为什么要养这些乱七八糟,没有智慧还不能吃的,连文明都称不上的族群。
比如气球鱼族群,前身是生活在气态巨行星的生物族群,吞食巨环吃不了这个气态巨行星,但是派战舰抓了不少气球鱼族群。
至于液体水母族群,这种形似液体,几乎没有固定形状的生物,丢进海洋里喝肚子里估计都感觉不出来这玩意居然是个生物,恐龙们也想办法给定位,并捕捉捞出来了。
星虫族群更是一群在密集的星际尘埃物质中诞生的弱生命,说是星虫,实际上的结构复杂程度也就相当于病毒,唯一的特点是这些在星际尘埃物质中诞生的一团不知道物质的混杂体,会周期性地发出类似冷光,如同星光一样。
为了这些‘星虫’,人类甚至因此重新划分了生命的定义,将细胞以上的生命称之为强生命,细胞以下的生命比如病毒和细菌称之为弱生命,星虫就是典型的弱生命,不存在任何智能。
类似种种,绝大多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