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吧。
又是戛纳又是威尼斯又是奥斯卡的,最佳摄影拿了一轮又一轮。
你们吊大,你们说了算!
目光从鲍德熹的秃顶脑壳移开,转向李屏斌,再望向纪建鸣,曹玖平,陶经
老师的团队人才济济啊,无一不是业内大佬级别。
好羡慕!
要是以后我拍电影,也有这样的团伙就好了!
想着,郭凡连忙提起开水瓶为鲍德熹的茶杯续水。
“鲍老师,您喝茶!”
“过!”
当镜头转为侧拍,视点引导剪辑,一望无际的绿色玉米地充斥在画面中时,甄杰诚提起大喇叭。
“第一条结束!”
“休息一会儿,继续第二条!”
李屏斌休息,鲍德熹登场。
农科院种出的五百亩玉米长势非常喜人,但在鲍德熹的镜头中,却不见半点儿欣欣向荣。
相反,压抑的!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既视感。
天空被挤压成一条线,很不舒适的构图原本应该是“错误”!
但在这里,“错误”也是营造镜头语言的手段之一。
“就像我先前有关影片开场的方案设计一样,等回京城摄影棚里拍摄你就知道了,到时候的构图同样是不和谐的。”
拍了拍眉头紧皱的郭凡,甄杰诚提点道,
“记住了,错误与正确永远都是相对而言!它们都是导演的武器。”
“用对了‘错误’,即是正确。照本宣科的‘正确’,只会沦为平庸。”
站起身,提起大喇叭,
“过!”
“吊舱平台开过来!还有鼓风机,准备好!”
“道具组,防滚架在卡车车顶安装好没?特技演员准备的怎么样了?”
用不着甄杰诚提醒,郭凡拍拍p股便忙不迭的前去统筹安排。
繁琐的器材,复杂的检查,细心的布置。
顶级项目经理再一次展现出令李屏斌等人赞叹不已的能力。
一个人便穿插了各个部门,事无巨细的将所有环节串联起来,然后有条不紊的就位。
“有什么好惊讶的?这么简单的事儿都做不好,还怎么当我的学生?”甄杰诚淡定道,亦如彼时田主任的“谦虚”模样。
“屮!这踏马也叫简单?”李屏斌破口大骂,“咱们当初拍《此去不回》时,要是有这小子在,得省多少麻烦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