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已经不怎么管事了。
但今天,他发了话,俨然还是当年那个能镇住整个永河县的李老浑子。
就连吴月华都没法反驳他的话。
刚10点钟,县里的人先到了,李学国带着农业局等部门的一众头头脑脑进了院子。
本来李学国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可市里挽留,县里的老百姓也不让他退,他也就只能坚持了一年又一年,到现在都已经65岁了。
先去灵堂致祭,接着又去看望了吴月华。
“咋这么突然?”
李学国早就知道了孙嘉璐的病情,只是万没想到会这么快。
“学庆,天明,孙老师的身后事,都安排得咋样了?可不能草草了事!”
“还用得着你说,孙老师是我们李家台子的人,就算是走了,也得走出点儿动静,还有个事,得提前跟你打好了招呼,县殡仪馆要是过来,别想进村!”
早些年,国家就提倡火葬,但是,这个政策如今在农村,根本推行不下去。
他们这些老农民固执地认为,人死了就要入土为安,烧成一把灰,算咋回事?
这几年,村里死了人,县殡仪馆不是没来过,可都被堵在了村口,民政部门下来做工作也是白扯淡。
“学庆,你……”
这种事,让李学国这个做县委书记的该咋说?
“随你,就当我不知道!”
“还有个事,你是李家五房当家的,得和你打个招呼。”
“啥事啊?”
李学国见李学庆这么郑重其事的,心下不免好奇。
“孙老师往后也没个烧香磕头的,我和其他几个房头当家的都打过招呼了,到时候,把孙老师的灵位挪到咱家的祠堂里去供奉,你有啥意见?”
这种事按理说,属于封建迷信,可是,每年清明春节开堂祭祖,李学国要是有时间,还得回来跟着磕头呢。
“我没意见,孙老师为咱李家台子做了这么多贡献,受咱李家后辈儿孙的香火,那是应该的,你和吴老师提过了?”
“提了,吴老师没意见!”
“还有别的事没有?”
“没了,你要是忙,现在就回县里吧!”
“我有啥忙的。”
等会儿市里的领导还要过来,他这个县委书记哪能不在场。
中午,卢源等人也到了。
“吴老师,您对组织上,还有什么要求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