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击打在他铁铠上面,铿锵之声不断。可他就好像铁人一般,始终屹立不倒,一连杀十余人,杀到最后,浑身淋满了鲜血,如同修罗。
周围的河东士卒一度吓得胆寒,不敢接战,继而被陈安逼退二十余步。最后还是张光提槊杀上来,打断了陈安满是缺口的刀锋,又趁其疲累,在陈安腹部刺了一击,这才将其逼退。此后一连数日,陈安都没有再出战,可仅仅那一次,就足以让他在河东军中闻名。因其个头矮小,河东人称他为“小许诸”。
可即使如此,西人到底没能拿下刘羡的渭南营垒。
究其原因,还是刘羡的渭南营垒的独特构造。渭南营垒并不是完整连成一片的长营,而是依托东、中、南三座渭桥而设立的三座独立的营垒,每一座营垒中,所驻扎的士卒都不足两千人,且营垒之间各自相隔数里。
可这并不意味着这三座营垒是互不相连的。事实上,他们背靠渭桥,而渭北才是真正的河东军大营。一旦渭南的营垒遭受进攻,刘羡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防御进行更改。无论西人重点进攻哪一处营垒,刘羡都能在渭北调动兵力,对西人的进攻针对性地加强防御。
如此一来,刘羡领着士卒亲自督战中营,又令刘沈与张光分别督战东营与西营。虽然西人的进攻极其猛烈,但在营垒前施展不开兵力,哪怕各部轮番进攻,试图如同磨盘一般将守垒的河东人压榨干净。但刘羡依旧能够依据渭桥,适时地更换兵力,一面令西军付出惨重的代价,一面令己方的伤员们退下来进行修养。
打到最后,刘羡又利用船只,适时地在渭水中盘旋示威,牵制西军的注意力,实则趁西人猛攻东营的时候,令铁马营从西营中杀出,打了疲累的西人一个措手不及,许多士卒被干脆击散,形成了一波无法抑制地溃退浪潮,这才终于结束了这一阶段的战事。
但相应的,河东人虽然守下了营垒,可同样疲累至极.在西人形成溃退之势的时候,刘沈想要组织起一次反击,可士卒们也无力执行了,大多数人就像是在水里憋气久了,此时终于得以喘息呼气一般,躺在地上大肆歇息,也顾不上身边有多少鲜血与尸体了。
事后刘羡一清点伤亡,发现不过四五日内,军中就战死两千余人,重伤两千余人,轻伤者更是不计其数。其中多是些头一次经历战事的年轻人,他们原本风华正茂,还对未来带有各种各样的畅想。但第一次见识战场,就用自己的生命验证了其中的残酷。
可这是必备的一课,只有真正见过血、杀过人的人,才能打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