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司马颙眉头一跳,再次强抑自己的不满,立马做出布置道:“那就立刻去做!还有,追查刘羡现在的下落!”
事实上,刘羡现在距离司马颙并不遥远,他如今就在距离潼关二十里的地方,也就是洛水与渭水的交汇处扎营,并与何攀讨论着下一步的计划。
“这里是个好地方啊。”何攀打量三河口的周遭,口中做着感慨。
由于两水相交,在脚下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河曲之地。而且此地身处滩涂,稍有高原,视野开阔,一旦周边十里内有人渡河,都会很快为其发现。
这就意味着,在此处立营,任何人想要从渭南渡河到渭北,都必然会遭受这一营地的袭扰。而想要杜绝这一烦恼,就只能正面进攻这座三面环水的营垒,而这无疑是一件极为困难的蠢事。
刘羡就是看重了这一点,所以才来到三河口。
他对何攀说:“何公,烧毁了潼关那批船只后,你估计能拖西军多少时间?”
何攀稍作沉吟,说道:“如果说是在蜀中,我估计最多能拖二十天,但这里是关陇,我估计船匠不足,要恢复原有的船只规模,大概要等一两个月吧。”
“一两个月吗?那就按一个月算吧。”刘羡微微皱眉,又道:“可按照我们的计划,要最少三个月时间。”
“何公,我给您留五千人,一百条船,让您守在这里。要确保一个月过后,您还能再守两个月,不让任何西军渡河,威胁到渭北迁徙的百姓,怎么样,您能做到吗?”
何攀用手抚摸过胡须,玩笑道:“请主公放心,再怎么说,我也是参与过灭吴之役,监造过水师的。虽说陆战上可能不及西军,但在水面上,我与王襄阳(王濬)下建邺的时候,这些人还不知在哪里吃奶呢!”
听到这个玩笑,刘羡也不禁莞尔。他想起当年平吴之役结束后,何攀跟随在王濬身后,进京献礼的时候,自己也不过才七八岁,令他心生感慨,继而对何攀行礼道:“那就有劳何公了。”
老实说,其实这个开局并不算顺利。虽然刘羡顺利地烧毁了西军位于潼关的船只,可由于迎面便下了一场大雨,土地已经变得泥泞,这对于急需要加快速度的迁民工作来说,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困扰。
但这是事先已经预料过的,虽然此时自己已经不在河东,但刘羡相信自己的属下们,他们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事实上,在下定决心后的这三个月里,整个幕僚团都在竭尽所能地贡献才智。他们都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