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之鉴在,禁军若去袭击北军的粮道,只要得手,以陆机稳妥的个性,必然不敢孤注一掷地去援助东军。且根据牵秀等人的口风来看,有卢志背后的掣肘在,陆机他已经输不起了。因此,他只有保全北军这一个选择。而没有北军的援助,己方对东军的夜袭,至少有八成胜算。
司马乂看出其中的关键后,原地徘徊两步,低吟片刻,回头问道:“府君,依你看,要实现这个策略,大概需要多少人马?”
刘羡内心已有算计,他说:“此策最要紧的是快,而且与北军缠斗一阵后,还要再快马走脱。这么算的话,我觉得给我一万骑军,是最为妥当的。”
一万骑,不算少,但对于司马乂而言,也是个可以接受的数字。他当即放下犹豫,拍板道:“好,破釜沉舟,就这么干了!”
接下来两人要讨论的,就是具体要调度哪些人手了。
这个兵分两路的策略,注定了要有两个统帅,虽然北路人少,南路人多,但究其根本,是成败在北,成果在南。因此,提出策略的刘羡,便当仁不让地负责北路,而司马乂则负责南路。
而关于北路调用哪些骑军,按照刘羡的想法,他想用苟晞、祖逖、刘琨三营,加上自己所在的松滋营,这几部经历过邙山大战的锤炼,相互配合已经比较默契,指挥起来也比较方便。
司马乂听闻后,却摇首拒绝了,他道:“还是把这些人留给我吧,索公带过来的那些义军人马,除了府君,哪里还有人使唤得动?我若是带着这些人,说不好会闹出什么乱子。”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这并非是这些西人桀骜不驯,而是他们自成一体。将士之于统帅,就好比宝剑之于剑客,若是对宝剑不熟悉,重量不习惯,也就难以使出好的剑术。而司马乂对西军恰恰如此,他既不熟悉西军的战术,也和其中的军官将领没有交情,难以如臂使指。那上了战场后,效果难免会不尽人意。
刘羡想了想,情况确实如此,他便不再坚持原有的人选,同意道:“好吧,那就这么办吧。但松滋营,我还是要带上的。”
最后是决定夜袭的时间,由于要渡河,刘羡还要传信陆云,令他从洛阳调来一批船只,大概明日可到,因此,夜袭的时间也就定在了明晚。
两人商议了大概两个时辰,至此,决战的计划便算完全敲定了。
只是在最后,刘羡嘱咐司马乂道:“殿下,这件事不要急着通报诸将。”
“这是为何?”司马乂有些费解,按照惯例,每次决议作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