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现在万万不可出宫!”
杨沂中对赵构诚恳说道:“在宫城中,有高墙箭楼,还有粮秣武库,我军入宫的有两千精兵,足以保卫官家安全。
可若是离开宫城,又能去哪里坚守呢?哪怕是德寿宫也没有如此多的武备。”
别看赵构发动政变的时候威风凛凛,但他此时却已经有些惊慌失措。
这也就是这些窝里横之人的通病了,所谓内残外忍,他们的威风都耍在了不会动武反抗之人身上,而一旦有人拿起刀子来拼命,他们的勇气就会如同春日雪球一般,消失不见。
杨沂中虽然军事能力一般,却终究是上过战场,与金军搏杀过的,因此还保持了一定程度上的冷静。
赵构吞了一下口水,强行镇定下来:“正甫,你说如今该怎么办?”
杨沂中瞥了一眼史浩:“还请史相公立即赶往政事堂主持大局,我将调集二百甲士护送,一定不要让某个相公参与作乱。”
史浩当即气急:“我昨日就说,将他们全都拦下来,干脆都软禁在宫中,你偏偏不听,如今又让我去政事堂中有什么用?想要做事的人,一夜时间足以盖一万个大印了!”
杨沂中脸色不变,而赵构表情却有些难看。
政变复辟这种事情又不能排练,更没有重来这么一说,赵构团伙即便抓住了重点,一击致命,却还是有很多疏漏。
就比如在朝中大臣方面,在赵构看来,既然他们已经山呼万岁,俯首称臣,那就不会出大差错。
毕竟赵眘此时应被软禁在宫中,右相陈俊卿资历不足,当日能被提拔上来纯粹是史浩作死,而虞允文征战在外,也确实需要这么一个无甚野心的副手镇压朝中局势。
赵构有名有实,谁还能翻出风浪吗?
但第二天,就有人用事实告诉赵构,不止有,而且还不少!
更关键的是,由于事起仓促,数个势力夹杂其中,谁也不知道数量庞大的中间派有没有动摇。
哪怕那些投靠赵构,出身江南的官员在面对刀把子时,能不能坚定立场也是两说。
“史相公莫要失态。”杨沂中淡然说道:“如今史相公既然升任左相,如何能一直待在宫中?当去掌握政事堂,控制奖惩贬罚之权,否则何以任宰执?”
史浩微微一愣,随后忽然平静下来,也不说话,只是向着赵构躬身行礼。
赵构立即会意:“史相公就走一趟吧,朕给你王命旗牌,一切赏罚皆由你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