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中‘气’是一种很玄学的东西,也是很多理论的基础。
不过在场士人毕竟是经历过一年多《格物论》的洗礼,即便有些道学家,却也没有立即发难,只是想着再做一个实验来驳斥林凡容,以论证自己的学术。
刘淮看着手中传单,对周围笑道:“看来林员外果真本事惊人,微时见卓著,格物而至知,堪称一时楷模。”
说罢,刘淮就当先开始鼓掌喝彩。
早有准备的亲卫也对身后军士打了个呼哨,随后就敲响了随身携带的小鼓,并且随之鼓掌喝彩。
在刘淮的带动下,一时间锣鼓喧天,欢呼四震,哪怕那些只是看热闹,至今没搞明白到底发生了何事的百姓也都顺势开始鼓掌喝彩。
站在城头上的林凡容完全没有想到会有如此轰动成果,当即脸色酡红,犹如精神焕发,又如饮酒十斤,骨头都轻了三分。
在一片欢腾的氛围中,此次实验圆满结束。
《格物报》自然要在头版头条对此事进行报道。
而令人意外的则是,在次版中,主编朱熹专门发了一篇道歉信,说报社没有坚持客观立场,在实验之前就仓促否定了林凡容之前的理论,当真是有失公正云云。
最后,朱熹做出了保证,此番错误《格物报》报社绝不再犯。
新一份《格物报》一经出售就被抢购一空,哪怕那些对于格物不太明白的平头百姓有些人也会花上一文钱买一份,看看其中有没有被聪明人新发现的大道理。
由于这个时代道路与信息传递的限制,所以除了济南府可以在第一日买到新鲜出炉的报纸之外,其余地方都得等着信使将板式带过去方才能就地印刷。
这个时间往往会向后错三到五日。
而那些高门大户士族豪强则没那么多顾忌,有些人甚至专门派人在济南府守着,就是要在第一时间买到《邸报》与《格物报》,随后快马飞奔送到主家手中,好让他们最快知道中枢大略。
《格物报》刚刚新办,倒也不用多说,而《邸报》则已经办了近一年了,因此自然引起了某些外人的注意。
就在这封格物报新鲜出炉的时候,就有人加价买来,用油布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好,随后交于信使,飞奔向南。
一路上人马轮换,以八百里加急的姿态,不过六日就抵达了临安府,出现在了左相虞允文的案头。
虞允文见到油布包后,干脆放下了手中所有工作,亲自打开,然后迫不及待的阅读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