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用腐肉验证了这一点。
这个发现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总结早了几百年。
朱熹并没有顺势发明显微镜,进行微观观察,而是迅速想起了古籍中的一句话:腐草为萤。
难道萤火虫真的是腐败杂草中产生的吗?会不会是大的萤火虫生出来的?
为此,朱熹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一个充满杂草泥土的罐子中。而另一个空罐子,则是只放大量的杂草。
待到罐子中的萤火虫死去之后,朱熹又将萤火虫的尸体捡了出来,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那是一个秋末的夜间,朱熹在夜风中打开了两个罐子。
一只罐子空空如也,而另一只罐子则是飞出了一片萤火虫。
朱熹在萤火虫的包围之中,看着天空中的月色,逐渐变得有些痴了,他手舞足蹈了一番之后,躺在了草地上,对着天空挥拳奋力大喊。
“孔仲尼!你个欺世盗名之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在如若疯狂的大笑声中,朱熹完善了他最后一条格物理论。
正是:格物之法,当有对照,万事万物,道理相通。
儒学终于有自己的格物之法了,虽然还十分粗浅,却终于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
62926100
陈恶禅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文学书院】 www.wxhqjs.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m.wxhqjs.net,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