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洋驶入江河,十分流畅,无需换船。
但是,它的航速就不太行啊!而且转向不灵活!还不能抗大浪!它北上很好,南下,南下就比较悲催……
是,想要快速、灵活,家族确实有更合适的船,比如有“海上赤兔马”之称的爵溪独捞船。问题在于,独捞船个头又小,不太能打,也不太能扛……
我现在需要一艘速度快,能扛风浪,转向灵活,适应深海,还要有足够吨位,能装战械的战船,出来扛事儿啊!
绿眉船呢!
我当初,为什么没有教他们造绿眉船!
哦想起来了,这些工匠,学会三种船型已经竭尽全力了,再学绿眉船,他们学不动了……
毕竟绿眉毛是尖底船,它和平底船是不一样的思路!
这些不识字,或者不怎么识字的工匠,全靠口传心授,他们没有多少数学基础,他们学不过来啊!
唉,现造也来不及了。沈乐挑挑拣拣,在一艘已经破损,只剩下残骸的四百料大明战船,两艘还在船坞整修的沙船,和三艘爵溪独捞船之间,捏着鼻子选中了沙船:
“嗯,暂时先改造这个吧。——我先看看,你们造得怎么样……”
他爬上爬下,看了一遍,略微满意。家族的工匠,造船手艺还是比较扎实的,特别是水密舱造得很好:
也就是靠着水密舱的帮忙,残破的大明战船,才能乘着潮水,一路飘到岸边……
“但是这个船,浪大的时候就不行了,尤其是侧面的横浪,很难扛住。”老舟师诉说着自己的烦恼:
“而且,特别容易晕船,尤其是第一次上船的新人,不吐个七八回,那是不会好的。眼下……”
眼下,家族核心的水手,战士,战死了一大批,失踪了一大批。要抽调新人,适应性就是个难题:
哪怕生活在江南的孩子,从小就在河里爬上爬下,在湖里打滚玩耍,从河湖到海洋,那都是不一样的。战力只能发挥70%,甚至50%,就等于捆着一只手和别人打……
“唔,我想一想,别急。”
沈乐跳下船帮,又绕着干船坞转了一圈,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头。好一会儿,他一拍双掌,刷刷开始画图:
“来,你们先按照这个图纸,去锯几块木板……要厚,要结实,长度,嗯,先做成船宽的三分之一吧,做成长条形,下端走这样一个弧线……”
两个年轻木匠捧着图纸,有点疑惑、有点不信,却在父亲的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