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完整的真容:
这是一座斜坡状长条形龙窑,由火膛、窑床、窑尾三部分组成。通斜长14.4米,窑床最宽处2.4米,方向272度,窑底坡度18度。
这么长的窑,当然不可能由沈乐一个人挖掘。
事实上,他挖出窑顶以后,张教授就把一批精兵强将集中了过来,按照铲子下面出现的方向,集中挖掘:
“这里速度快点儿,没关系!”老教授精神十足地吆喝着:
“下面有窑炉,那就肯定不是灰坑,就算有点碎瓷,也是旁边翻上来的,不会很珍贵!加把劲,挖到硬的东西,挖到火烧土再仔细挖!”
学生们轰然应和一声,手上的铲子抡得更快了一些。倒是沈乐,还有空一边挖,一边感受这座窑的结构:
“火膛的门……啧,火膛的前部已经没有了,窑门和火门前部结构全都毁掉了,当时下手真狠……
火膛后壁,和左右两边,烧得非常厉害,后壁都烧出玻璃层了!倒是这耐火砖是用什么做的,我得好好研究一下,回头好复制……”
“沈乐,发什么呆呢!赶紧的!”张教授扬声喊他:
“帮忙!把窑床里的东西清理出来!”
“好的好的,马上马上!”
沈乐应了一声,赶紧埋头苦干。他挖到的是窑炉中段,也就是窑床的前部,和火膛相接的部分——
坍塌也比较厉害,高度只剩下40厘米,刚过沈乐小腿。
沈乐弯着腰,半蹲在里面,先铲土,再铲文物,一铲一铲,扒拉出瓷片和窑具。
把它们运出探方,运到探索区域边缘,交给其他人接手,拍照、记录、封存。最后,他蹲跪下来,双手按在炉膛内部,闭上眼睛:
和火膛后壁,承受最高热量,已经烧成玻璃质地的部分相比,这一片炉膛的烧结面呈现青灰色,是整个炉膛颜色最深的部分。
精神力渗透下去,青灰色的部分一直向下延伸,感觉有将近10厘米——就算没有,也差不多了。
沈乐伸出自己的手掌,按在残破的窑炉侧面比了一比,轻轻吸一口冷气:
之前测量的结果,好像窑炉的耐火砖厚度,基本上也就10毫米左右,这意味着,这座窑炉经过长久的生产,火力已经渗透到了炉壁的外缘。
事实上,他能感觉到的,还没有变成青灰色的部分,只有薄薄的一小层,感觉不到一根手指厚的样子——
“嗯,应该全都是红烧土了,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