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地走向沈乐,一个一个变小,跳起,消失不见;过了一会儿,再挨个跳回来,变大,蹲去自己负责的那块区域,蹲地,开挖!
一个一个,手里不知何时,已经多了工兵铲,洛阳铲,考古专用的平头小铲子,竹签,簸箕,木盘,开始吭哧吭哧往下挖。
沈乐只需要在探方里来回走动,时不时地下点指示:
“还没到,再挖快点。”
“挖快点。”
“换平头铲!”
“放慢速度!放慢!再放慢!”
“停!换竹签!”
这样喊了两圈,静言也看了出来。刚开始确实是不需要给小刷子的,距离目标还远,一上手就开始刷刷刷,效率会非常低下;
等感觉差不多了,再换竹签,换刷子,可以最大幅度地保护好待出土的文物。唯一问题就是:
“你怎么判断——啊,你有精神力,可以感知到,问题是,普通教授,是怎么判断下面快到了的?”
“首先,但凡是个考古教授,他就不普通,他肯定经验非常丰富。”沈乐无奈地叹了口气:
“考古没有前缀,不会出现普通外科、普通翠鸟之类的玩意儿。其次,带的学生,特别是第一次上手的学生么……老师紧迫盯人,到关键环节,自己上……”
就,在和田干活的时候,在李星堂陪老师们指点方位的时候,听到他们无数各种各样的八卦和吐槽……
到了关键位置,那些可能很脆弱的文物,是真的不敢让某些学生上啊!
万一咔吧一声折了,碎了,是会心痛一辈子的!
不过,泥俑们干活,比某些毛手毛脚的学生,质量是要好很多。不单心细,不会烦躁,而且,它们还会一个绝技!
会变小!
静言就眼睁睁地看着,几个泥俑身形一抖,直接从一人高缩到半人高,半人高缩到一尺高,刷刷刷刷,速度快到飞起。
不得不说,缩小还是很有用的。缩到一尺高,它们甚至可以不用竹签,直接徒手刨!
十指翻飞,比什么竹签,比什么刷子都好用多了,还灵活!
唯一的问题是——
“哎哎哎哎哎停!你们下次变大的时候,注意一下节奏匹配啊!要不是我拦着,这段塔身就摔了!”
泥俑们变小以后,挖掘效率反而增加,探方外面的土堆刷刷升高。
从下午挖到傍晚,再从第二天早上挖到第二天日落,上百块大大小小的瓷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