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回答,手指一边轻轻搓动:
“灰质细腻,发黑、触感发涩,残存部分相当细碎,呈现片状,和当地蒿草、芦苇烧成的灰比较相似。
大概率是玉龙河边的苇子,扎起来备烧,有可能是报警的烽燧,也有可能是平安火……”
“还有一部分是牲畜粪便。”另一个男生抓了一把灰土,仔细揉捏着,沉吟道:
“灰质相对粗糙,凝结成块,里面还有没有烧完的部分……”
沈乐微微向后一仰。没有烧完,那就是粪便!
你还在手里揉搓得这么仔细!
赵教授微微抬头,瞥了他一眼,眼角轻轻弯起。他并没有说什么,而是以身作则,带领着学生们,在灰堆里面继续搜寻:
灰堆里面,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上轻下重,层层堆迭。渐渐地,沈乐也沉默了下来:
光看那灰堆的体积,就知道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能够堆起来。而灰堆当中,找到的生活用品,数量和质量都非常惨淡:
一只几乎已经磨烂的麻鞋;
一片只有半个巴掌长的笔杆,笔杆下面的毛笔,也磨得快要秃了;
一小堆骨片,有的可能是兽骨,有的看上去来源于飞禽,有的明显是鱼骨。都被赵教授分门别类,小心封装,编号放起来。
每一片骨片都被砸开,砸碎,里面的骨髓全部消失,大概当地军士对这些食物的利用,真正到了物理意义上敲骨吸髓的地步;
一片碎布,上面似乎还有残存的字迹,却已经看不清楚……
一片弧形的残片,非木非竹非骨,被赵教授格外小心地封起来,喜滋滋抚摸:
“拿回去检验一下。这个残片,我看着像是葫芦——以前的考古,曾经在葫芦残片上检验出丁香酸,说明当时的士兵,用葫芦装葡萄酒喝!”
啊,真不错。虽然没有夜光杯,但是,能用葫芦装葡萄酒饮用,还是一件美事,想想就让人开心啊!
沈乐微笑起来,揣摩着昔日守边军人的生活,不由得心向往之。
千里跋涉,从京城来此边塞,为国戍边,在漫长的岁月里,也不仅仅是辛苦,也有兴奋和微甜的时刻存在……
这边在翻垃圾堆,在找生活痕迹,其他地方,也找到了不一样的线索。一声声呼唤中,各种发现不停传来:
“这里发现了残存的灶头!”
“这里有个陶瓮!里面有小粒!——可能是军粮!”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