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不行!”
“这个不行!”
“这个也不行,精度差太多了,完全没有办法引起共鸣!你们到底是用哪个地方做定位的?完全不准啊!”
即使被他否定了三个,还有七个无法验证精度,研究人员也已经感激涕零。
天可怜见,做这个传送研究,实在太痛苦了!
没有金手指,没有人帮你验证,你根本不知道你传送的对象,是传送错误灭失了,还是传送精度不够,掉在哪个犄角旮旯了……
对了,还有一种可能,是传对了方向,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深埋地底,根本挖不出来——当然,信号也没有了……
要把他留下来!
能留多久留多久!
多帮忙干点儿活,多帮忙验证一些东西!
哪怕不能长长久久留着,能验证一百份,不,五十份,不,哪怕三十份符篆也是好的啊!
“沈先生太谢谢您了!”
“沈先生辛苦了!”
“沈先生您坐……您喝茶……这是洞庭碧螺春,最中心的那几棵老书上产的……晚饭吃什么?我们这里还是有很多特色菜的……”
几个人围着他团团打转,又是上茶,又是上点心,恨不得直接上手给他按摩。
沈乐却不过人情,又不想多留,索性一伸手:
“还有什么需要验证的符篆?来都来了,索性都拿过来吧,让我一次搞定!”
一次搞定是不可能的。获得了“等高线地图=五岳真形符=传送目的地”这个思路以后,研究者们大受启发。
他们描图,写程序,折腾算法,提炼关键特征,一口气搞出来了几百种可能的符篆。
就这还不满意,还在申请高精度测绘,打算把一座座山的三维立体形状全部用光刻方式塞进符篆,以便勾勒出明确的点位:
于是,送到沈乐面前的玉符,用小拖车拖着,前前后后,足足过来了七辆小车……
“你们怎么不索性开辆叉车过来算了?”
沈乐看着那些研究所内日常拉桶装水、拉A4纸、拉小型仪器和小桶试剂用的小平板车,一口气来了这么多,眼角都在抽搐。
一辆小车,上面堆了五层玉符,每层9个,总共45个,他觉得自己咬咬牙还能做完;
两辆小车,90个玉符,他感觉大不了在这儿多留一天;
三辆,四辆,一口气来了七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