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石头声传了过来,天晓得又在哪个古建工地:
“我放在家里啦,怎么了?”
沈乐简单转述了顾玉林的话。导师沉吟了一下:
“既然你这样说……我回头问问老林他们,有没有哪个地方不太对劲,容易闹幺蛾子的,把那柄剑送过去试试看。
真有用的话,你可就帮了学校大忙了!”
那些下古墓的,下溶洞的,进林子的,去奇奇怪怪地方的,谁也不敢说不会遇到点事儿——不然为什么和特事局有来往?
“好的好的,就靠导师您了。有用的话,随时给我来电话,我这里还有备用的!”
沈乐放下手机,向顾玉林摊了摊手,意思“你看,我们业内自己也要用”。顾玉林越发急了:
“你这不是还没用到吗?给我!备用的也给我!价钱好说!——哎,说起来,这种五雷桃木剑,你自己能造吗?”
能倒是能的,只要重复之前的步骤,带着小油灯到五大电厂再转一圈儿,保证搞定——
而且出货率甚至还能上升,给一百把剑胚,保守估计能出九十把桃木剑。
沈乐诚诚恳恳地把情况一说,顾玉林立刻开始叹气了:
当时沈乐这要求,系统内折腾得多大啊!
特事局跑了多少关系啊!
为了桃木剑,再折腾一遍?
“那小油灯吸收电网的普通电力,能转化出桃木剑来吗?”
他抱着一线希望问。沈乐摇头:
“比较麻烦,那几个大电厂的电,特别‘大’,做出来的桃木剑特别强。普通电网的电,需要非常仔细地转换,事倍功半,青灯不爱做……”
简单来说,就是懒。顾玉林掂量了一下现在就拜托青灯帮忙,和托人情去各大电厂走一圈的成本,默默退缩了:
算了算了,等到真需要的时候,没有它不行的时候,再来麻烦沈乐吧,人情还是省着用比较好……
沈乐交出家里两把备用的桃木剑,一头扎进研究当中。做登记,做CT,取样做检测。
除此之外,他还在努力训练,尝试用最快、最好的方式修补这些泥塑:
“揉啊揉,揉啊揉啊揉……”
制作粗泥、制作细泥的过程,和揉面也没差多少。把黏土,黄土,高岭土,等等成分按比例配好,再加进适量的纤维,然后用力搅拌。
务必要搅拌均匀,搅拌到各种成分充分混合,搅拌到整块泥起“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