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氏商人请见,手持王后手书,已等候两日了。”
燕琅一愣:“商人?王后手书?”
他虽在边军之中,但昔日父亲曾拜为上将军兼太尉,自己也是将军之职,对于咸阳城发生的事,自然不能全无消息。
因而也知道,大王不久前册立了王后。
只是,他这岷县边关苦寒之地,又为何会有商人持王后手书来见?
莫非是要他率边军行商贾之事吗?
燕琅能拜为将军,自然也不是墨守成规之辈。
军伍当中行商贾事,只要不违反军令,适当放宽他是允许的。
毕竟想要维持边军粮草,只靠咸阳城处处调拨,亦是艰难。
他为王戍守多年,也知大王的底线。
只是,如今将逢冬日,正是四处敌人来犯的时机,若在此时行这些事……
又想起家中幼弟与姊妹说起的王后为人,他张开手臂,任由侍从褪去衣甲,而后吩咐道:
“半个时辰后,待我梳洗休整完毕,请人来见。”
营地外的巴氏族人久候两天,如今听得对方终于回返,不禁大喜过望,赶紧吩咐随从将备好的大箱子抬上。
等到燕琅来至前厅,却见得这巴氏族人又命两人抬上一个怪模怪样的铁皮炉子。
这炉子底下是需双人合抱般粗壮的铁皮炉筒,上头则是一张更大的铁板。
再往上,还有一根明显未装完的细长筒状烟囱。
“这是何物?”
巴氏族人忙行礼道:“这烟囱铁皮若是装的长一些,热烟在烟筒内流转,便能使得整个厅堂内热意融融。”
顿了顿,他才又说道:
“将军恕罪,这是王后亲自交代的。”
“王后道将军率将士们戍边辛苦,因而想叫大家免受苦寒,这才命人打造出来铁炉,再配上我巴氏族人远道运输来的煤炭,定能使得营地冬日免受苦寒。”
燕琅此刻眉头和缓,遥遥拜下:“谢王后。”
只他在边地,还是能取暖的,营帐中再过几日便要架起巨大炭盆,而后有柴炭日夜不熄了。
那商人家族的年轻儿郎却大胆笑道:
“将军,王后赏下此物,是想叫将军亲自试试其中好处。若是得用,便请工匠在此地,或用铁皮加长烟囱在屋子,又或用陶土砌墙,内置烟道。”
“如此,便为普通将士们的住宿之处也都安排上。
边军之中,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