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力矩的耦合!
本意是用后蹬姿势对髋关节旋转的前置优化。
这样可以减少代偿性动作能耗。
因为骨盆活动区域扩展使髋关节无需通过额外的侧向摆动来完成蹬地。
这样可以每步节省1.2J的代偿能耗。
这么做是为了骨盆活动限制减少对能量效率的提升。
只要做好了,米尔斯的意思是——这个时候博尔特骨盆活动限制减少后,髋-膝-踝的力链断裂时间就可以从0.008秒缩短至0.003秒。
确保肌肉收缩能量持续转化为推进力。
避免因动作中断导致的功率输出波动。
功率标准差从±50W降至±30W。
也就是力链连续性的保持。
米尔斯设计的这一套就是想要让博尔特的后蹬姿势通过优化力线传导、强化肌肉协同,精准控制髋部位移轨迹。
借助膝关节超伸展、肌肉弹性调节等机制,减少骨盆活动的机械约束。
最终实现“稳定位移-扩大活动范围-提升能量效率”的协同效应。
成为其途中跑技术优势的重要支撑。
想法是很好,也不能说没有效果,其实效果也是很可以的,毕竟在他这个高度上已经到了这个水准,你任何一个能让自己前进的设计,任何一个能让自己产生正面效果的调整,那都是极佳极珍贵的改动。
毕竟他这不是什么健将级。
他这已经是到了眼下公认的闪电级。
这个级别是因为苏神和博尔特都打开了9秒50,所以开始被大家自发说的一个新级别,不然的话不太好概括他们超越其余人的水准。
到了这种水平还能起效果的改动,足够说明米尔斯的强悍。
可惜。
博尔特前面落后的有点多了。
那即便是做到这一些,也还是不够。
这一点不用米尔斯说。
博尔特天天在这里比赛的。
比赛这么多年的老牌选手,怎么可能不知道?
他和苏神的比赛这么多年了,再加上最近这一年,也直接就是把苏胜当成了假想敌。
那在每个地方落后多少他心里一清二楚。
落后多少能追上他,心里也一清二楚。
那问题来了,落后多少追不上……
他是不是也一清二楚呢?
当然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