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又能去找谁签呢?”
老张皱起眉头,对王厂长说:“他们没有签合同,这可是你们工厂的责任啊!你们应该督促他们签订合同才对啊!现在合同都没签,你们看看这件事情该怎么处理吧……”
邹建民仔细研究过国家劳动法,其中明确规定,只要存在劳动关系,无论是否签订合同,都应当被视为劳动关系。然而,如果对方执意耍赖,不肯承认这一事实,那么最终恐怕只能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在法庭上一决胜负了。
这时,老张插话道:“这样吧,我来做个中间人。既然没有签订合同,那我们可以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给他们一些适当的补偿。小邹,你来说说看,如果对方愿意给予一定的补偿,你觉得怎么样呢?”
邹建民回答道:“当然可以啊!不过,他们不仅要赔偿我们的医药费,还得支付误工费、营养费以及后期的治疗费用。毕竟我妹妹的伤口还没有完全康复呢。”
蒋科长听后,立刻反驳道:“那可不行,我们只能支付医药费,其他费用绝对不可能。我们厂里可没有这样的规定。”
老张见状,连忙说道:“蒋科长,你这么说就不太合适了吧。至少应该给他们一些护理和营养方面的补助吧!”
“蒋科长!你这种说法,那我们也是没什么好谈的了,我要求进行劳动仲裁……”邹建民的话语中透露出一股决绝,他紧紧地盯着蒋科长,似乎在等待对方的回应。
王厂长见状,心中暗叫不好,他知道邹建民是个硬骨头,不好对付。于是他连忙向张科长使了个眼色,示意他说话要小心一些。
张科长心领神会,他清了清嗓子,故意用一种调解的口吻说道:“小邹师傅啊,你先别激动嘛。这样吧,你先回去,我们研究一下,下午给你一个答复,你看怎么样?”
邹建民心里很清楚他们的意图,但他现在孤身一人,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先答应下来,走一步看一步。
“那好吧!”邹建民缓缓地站了起来,“我等你们的消息。”说完,他转身走出了办公室,朝着车间的方向走去。
看着邹建民离去的背影,王厂长和蒋书记对视一眼,都松了一口气。然而,他们的麻烦并没有结束,因为接下来他们还需要面对老张这个关键人物。
王厂长和蒋书记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劝说老张,希望他看在老乡的份上,能够从中调解一下,让这件事情和平解决,最好不要让车间老板付出太多代价,意思一下就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