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课试讲结束后。
内阁首辅张居正特意叮嘱旁听的官员们,沈念所讲内容,皆不可外传。
沈念这套新文伐之策,实际讲述的是一种“大明乃天下共主”的统治观。
讲究文火慢炖,需君臣着眼百年,长期布局,以更高视野,更大格局去处理战争,处理周边与海外诸国的关系。
如此,大明才能国祚绵长,后浪永昌。
……
午后,兵部前厅。
英国公张溶、兵部左侍郎梁梦龙、兵部右侍郎王一鄂与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蒋遵聚在一起。
此次武课试讲。
那绝对是朝着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的脸上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张溶等人不怨沈念,只恨自身水平有限。
长期以来,因以文驭武之国策,京中武将以及进士出身担任武职的武官们,都遵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生存原则。
尤其是在外掌控实权的武将。
宁愿贻误战机,也绝对不敢执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一套作死的规矩。
若有一段时间表现过于优秀,还必然要故意犯下一些小过错。
比如:生活奢靡、纳妾、嗜酒等,不然在军中威望太盛,容易被文官冠以“武将做大,有割据之嫌”的罪名。
因为这种氛围,使得武官越来越没有存在感。
一些武官本没有那么差劲,但因一直受文官与巡守太监的监管,慢慢也就不会用脑了。
但是,当下与往昔已有大大不同。
明眼人都能看出,小万历准备改革军伍制度,将天下军权牢牢抓到自己手中。
武官们若再表现出一副“人畜无害,得过且过”的态度,那大概率就要提前致仕了。
经过此事后。
武官们即使拿不出强军之策,也必须拿出一番励志图新的态度来。
不然,本就被架空的五军都督府会成为更无用的摆设,而真正的兵部尚书永远都是内阁首辅。
张溶轻捋胡须,有些憋屈地说道:“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可以在朝堂没有太多存在感,但不能被文官们视作是草包!”
“丢人丢到此等程度,我们必须要将面子找回来,三位可有提高武官武将地位的良策?”
兵部右侍郎王一鄂微微撇嘴。
“并非没有良策,只是难以施行。朝廷若能每年拨一百万两银用于火器的发明与制造,最多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