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齐齐拱手。
随后,小万历又道:“此外,科考之事也要提上日程了,礼部与翰林院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专注于科考之事便可。”
“臣遵命!”
礼部尚书潘晟与翰林学士王锡爵同时拱手。
就在小万历准备散会时,刑部尚书严清大步走了出来。
“陛下,不知刑部接下来应做什么事情才能助一条鞭法与开海引银令的推行?”
小万历一愣。
他才意识到刑部尚书严清也在殿内,他没打算召刑部,只是唤六部唤习惯了。
而今,大理寺没来,刑部来了,刑部以为有差遣,但其实根本没有。
就在小万历不知该如何回答时。
沈念拱手道:“陛下,去年年底,您还称要借调刑部官员去……”
听到“借调”二字,小万历不由得眼前一亮。
沈念曾向小万历讲过,新政改革,必须要全员参与。
一些衙门的官员若无法参与其中,便采用借调的形式,免得一个衙门忙得要死,一个衙门闲得要死,如此,两个衙门的官差都不开心。
“对……对……朕去年便讲过,当下工部、礼部、户部等衙门都缺做事严谨的官员,刑部官员做事向来以严谨著称,稍后朕出借调令,严部堂到时可不能不放人啊!”
“新政为要,臣一定放人,一定放人!”严清的脸上顿时有了笑容。
片刻后,会议结束,所有官员都知晓接下来要做什么。
……
正月二十二日,近午时。
小万历看到锦衣卫呈递上来的沈念父亲与岳父的“东尧商行归公策”之信,心中甚是感动。
二人称,要将尧东商行完成交给朝廷,即日起,尧东商行的东家就变成了朝廷,而他们作为谋士帮助地方官员接管尧东商行后,便准备返乡养老。
二人只提出一个要求:希望朝廷不改尧东商行厚待员工的条例。
要知,当下的尧东商行,乃是一个集采买、运输、售卖于一体的大型商行。
虽然利多让于百姓,但规模将会越来越大,一年盈利至少百万两白银,且还能帮助地方修路,解决底层百姓生计等。
此举,相当于沈家送给朝廷一座生财的大山。
这才是真正的裸捐,真正的让利于民,让利于国,甚是大义。
小万历想了想,看向一旁的冯保,将书信递给了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