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暴怒,几乎想要杀了我!”
“沈右堂,您是不知,他在山东司衙门最先打下官的工具不是鸡毛掸子,而是一方砚台,那方砚台要真砸在下官的脑袋上,下官就彻底完了!”
……
安明听罢高振的说法,手中的鸡毛掸子又提了起来。
“沈右堂,此人卑鄙,他能给三位老计吏的好处,下官也能给,这三人跟下官近十年了,他这样做,就是挖墙脚!”
“他们已是自由身,我怎能算挖墙脚,与你和离的女人还算是你的女人?安明,此事闹到陛下那里,你都没有一丝道理!”
……
沈念眼看着二人又要吵下去,当即道:“都住嘴!”
沈念听完此事的来龙去脉后,突然意识到当下的户部仍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计吏缺失。
大明官场之基层,具体做事的都是胥吏。
如户部,真正负责账册汇算的全都是计吏。
官员不是懒,而是在这方面的能力远逊于计吏。
算学,是一种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提高水准的学科。
年龄越大越吃香。
一名优秀的计吏,至少要经过十余年的积累。
京师各个衙门,负责账册数目汇算的吏员都被称为计吏,地方州府的算账者多被尊称为钱谷师爷,而商人店铺中的算账者被称为账房先生。
算账,是个技术活儿。
曾经,唐代科举设明算科,宋代的三司使被称为计相,这都彰显出了各个朝代对算学的重视。
但在大明,科举科目无算学专考。
唯有国子监有简易的算学科目,教的也都是皮毛,根本培养不出户部所需水准的计吏。
沈念很清楚,算学是诸多学科的基础,甚至决定着以后商贸、工科各类发明的上限。
而当下,随着大明商贸的复兴,精通算学者甚是稀缺。
一些精通算学者曾行贿送礼也要成为京师衙门中的计吏,但现在,形势逐渐发生反转。
去担任某个商铺的账房先生,不但不忙碌,而且能拿的月钱更高。
沈念缓了缓,看向安明与高振,问道:“当下,是不是各司都缺计吏?”
“咱户部的计吏并不算少,但缺少有能力的计吏,这三位老计吏是能以一当十的,而有些计吏,水平非常一般!”安明说道。
沈念微微点头。
“高外郎,此事你虽有些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