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政府也没有多少资金投入……哈工大是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学校可以充实厂里的技术力量,也能解决升级需要的经费……”
大学本就是人才培养单位。
拥有不弱的科研实力。
无论沪市市政府还是仪表局,把一个技术发展跟不上市场需求、即将亏损的企业丢给其他单位,还有可能探索出一条新的合作道路,谁会反对?
哈工大这条路走通了,市政府多了税收,多了就业岗位。
仪表局多甚至可以把其他急需资金跟技术升级的工厂拿出来,跟国内其他有资金、有技术的学校合作。
以此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集群。
何乐而不为?
“你到局里负责这方面工作。以后能给的便利,还是多给一些。另外,我已经从其他厂里抽调了十多名中青年技术骨干,都是之前哈工大毕业的。你明天把他们送到14厂吧,正好跟那边的负责人熟悉熟悉。”
“啊?”
曹忠不可思议地看着杜启航,不明白这是什么操作。
厂里领导干部都调走是局里的安排。
现在又给他们调集一批中青年骨干?
······
第二天,于国峰亲自到火车站接人。
看到吴涛跟另外两名校企办的工作人员双眼布满血丝,满脸油光,头发一缕一缕的,憔悴至极。
本想埋怨他们来得太晚的于国峰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于主任,这段时间辛苦您了。”
吴涛一脸歉意。
校企办的事情,让于国峰这个搞技术的系主任在这边搞这么长时间。
“你们才辛苦!这次是情况紧急,才需要带这么庞大的现金过来,走吧,咱们先上车,厂里的人还在等你们呢。”
于国峰带着几人直接往一旁的车子走去。
几人的憔悴,明显是因为随身携带20万巨款而不敢休息。
14厂的情况如何,吴涛跟另外两名校企办的工作人员并不清楚。
在往厂里去的车上,于国峰向他们做了介绍。
“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抽调走了?后面怎么管理?”
吴涛得知情况后,傻眼了。
谢威给了方案,可没说连中层干部都没了啊!
真按照谢威的方案去执行,能行?
“我们就三个人,厂里情况不知道,各种供应商也不熟悉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