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的商队已经在赶赴东京的途中。
既然对方这么上道,李奕肯定也会信守承诺——他准备上书奏请皇帝恩准,赐予李二娘家在东京经营酒、茶的专卖权。
奏疏中,他特意点明李氏商贾来自蜀地,其出资参与营建龙津街市,乃是“感佩大周赫赫国威,深信天下一统之期不远”。
故而,对方出于对大周强盛的心驰神往,兼之觉得周国必能统一天下,因此“欲先占东京宝地,以图日后兴隆”。
而许之以专营惠利,则是为了“树商贾之旌表,彰天子包举海内之宏量”,使“四方货殖闻风而慕,咸趋周土,以增国富”。
李奕将此策命名为“招商引资”,其意在“纳天下财富,以筑大周根本、繁荣商埠百工”。
“……以砖石水泥构建之“第一楼”,傲然矗立龙津桥畔,上摩天风,下临繁华,其坚固新奇之姿,当为天下先!
往来官吏、士子、商旅、百姓举首可见,皆知我大周革故鼎新之气魄,国富民安之宏图也。
河畔绿植水道、整洁排污明沟,更显朝廷经世致用、泽被生民之旨。
待其大成,龙津桥一带新市,必将成为汴梁首屈一指之货殖汇聚、百工竞巧、万姓安居之所。
彼时商税充盈,市肆熙攘,规制井然,足可示天下州郡以京师营建之典范,引万邦来朝之士瞩目称颂。
恳望陛下圣心垂照,恩允李氏商贾专营酒茶、承应配户、优免税赋诸事……伏惟圣裁!”
最后一笔落下,浓墨在干燥微寒的空气中迅速凝固。
李奕仔细通读数遍,确认字字句句妥帖无虞,方将其郑重卷起,以明黄色的丝绦细心系好。
他深吸一口气,略微活动了僵硬的手腕,目光投向案头空白的新纸。
李奕准备再写一份条陈,关乎禁军改革的深化之策。
然而,笔尖悬于纸上片刻,心中却诸多思虑闪过:那些设想确实能强军卫国,并逐渐汰除军中的不良风气,于长远而言是有好处的……但短时间内难以见到成效。
而且还牵涉到兵籍、升迁乃至兵权职责划分,等等诸多利害交缠。
在如今天下尚未一统的背景下,贸然提出确乎显得不合时宜。
更何况以李奕的身份,有些话不该现在的他来说……再三思虑过后,手中的笔终究未能落下。
“咚咚!”就在这时,一阵轻缓的叩门声传来,打破了官房内的寂静。
随即,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