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为先,资历和威望都差一筹。
乱世中以打仗为重,但战争不能代表一切,特别是牵扯到政治方面,光是战场上会打仗并没用,很多时候需要的是成熟的手段。
李奕说到底年轻资浅,立下军功的几场战役,并不能算完全的独当一面,因为每次作战他只负责出力,并没有真正作为总指挥运筹战事。
世宗柴荣自然是预料不到未来发生的事。
但他或许会担心将来的某一天,局势真正到了紧要的时刻,李奕并不能独立判断并处理事情,只能被裹挟着听命行事。
到时那所谓的制衡布局又有什么意义?
对了……李奕这时忽然想起来。
当初皇帝亲征北汉回来,皇后符氏亲自到上蔡驿迎接,夫妻二人召见自己的时候,开玩笑似的提起要将符氏女嫁给自己,但事情过后却又没了下文。
那时皇帝或许只是一时高兴,觉得自己在高平、忻口立下大功,而且自己也没有娶妻生子,所以才会随口提了那么一句。
至于整顿完禁军后,皇后突然做主赐婚……很大可能是整顿禁军的种种手段,让皇帝意识到自己并非只有打仗猛,而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可造之才。
所以让自己娶符氏女从而绑定皇室,再委以重任来平衡禁军的权力架构……若是这么一想,倒是一切都说得通了。
如果以这个角度来看,此次让李奕留守东京,负责协助向训三人工作,怕是既有历练也有考验的打算。
而皇后符氏的那八字口信,更加印证了这种猜测。
李奕心道:既然皇帝有这么个意思,自己何不表现一下主动性,在东京的这段时间发挥更大的作用?
思及此处,他突然觉得自己跟王朴说的提议,倒是显得恰到好处。
毕竟这等利国利民的好事,以唐太宗为榜样的柴荣,想来肯定不会反对,而且历史上就是他自己允许的。
不过这项政策推行起来却也不容易,必须要有人起带头作用以做示范,等见到实打实的利好之后,才能调动起百姓们的积极性。
李奕觉得自己光动嘴皮子没用,需要好好想法子把这事给办好。
转过街角。
正阳坊的坊门在夜色中隐隐显露出模糊的轮廓。
十几名巡夜的军卒正举着火把朝这边而来,忽见李奕一行人的排场,顿时停住了脚步进退不得。
徐胜一夹马腹跃众而出,喝问道:“尔等是哪一部的军卒?竟敢拦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