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参仪式,需要有“大陈设”,排场十分之大。
皇帝“服衮冕”御舆以出,曲直华盖,警跸侍卫如常仪,接受群臣客使的朝参礼贺。然后移驾到城外举行祭天、供奉太庙等典礼。
其次便就是每月朔望日的朝参,排场比不过大朝会,皇帝也不用外出举行典礼,但同样需要在京九品以上官员全部参加。
不过这两种朝参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劳师动众只是为了彰显皇家的威仪,顺便让那些地位不太高的官员,能有机会见到圣颜。
最后就是每日朝参,又被称为常参,除节假日外不停,一般不用摆依仗,也无大排场,属于是真正的行政日。
按规定只有五品以上职事要重者才能参加。
当然规矩是规矩,实际执行又是另一回事。
皇帝也会有想偷懒的时候,况且大臣们也对此苦不堪言,毕竟不是每天都有重要的事要上奏,起得比鸡早就为了来走个过场,实在是操蛋的很。
五代以来真正完全执行常参的时间段,基本少得可怜。
大多都是皇帝隔个几天举行一次,也基本不会商议重要的事情。因为机密大事都是召集近侍重臣到内廷讨论,常参的意义只是皇帝为了跟中高级官员们见个面,加深一下感情。
除非偶尔有些事情需要拿到明面上来讨论,就比如去年商议整顿禁军的事,那么皇帝就会在常参上听取众臣的意见。
但具体的决断和安排还是要在私下里和宰辅重臣进行商议。
崇元殿外。
在殿中侍御史的带领下,文武百官依次进入大殿,按照各自班位站好。
文班之首是几位宰相。
武班之首却不是李重进和张永德,而是几名年纪颇大的武将……李、张二人拥有很大的禁军实权,但官阶地位并不完全与军职挂钩。
站在头前的几名老将虽然屁用不顶,但奈何人家是几朝几代的老资历,皇帝也要把他们高高供起来当“吉祥物”。
当然话语权就是另一回事了。若是不知好歹的话,去年被赐死的孟汉卿,那就是很好的榜样。
每日常参没什么重要的事可说,只有几位侍御史出列奏报一些杂事。
这些家伙就是专门监察百官日常行为的,说的事情也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问题。
57629198
皇三皮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文学书院】 www.wxhqjs.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m.wxhqjs.net,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